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衡量指标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上市公司提供外界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当前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有效指标。因此,在会计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根据目前现有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会对盈余持续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企业基本经营层面影响企业经营业绩,二是会计系统计量误差导致信息失真,从而影响会计盈余。而会计计量属性的改变涉及到计量方法的变更,由此对会计信息误差产生重要影响。Anctil and Chamberlain(2005)研究发现会计方法的变更会影响企业盈余,其中的途径之一便是利用折旧提高盈余,造成盈余持续性的阶段性提高[1]。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经历了从初步试探到中止再到重新引入的过程,该历程不仅揭示了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趋于一致的发展方向,也证明了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到中国市场中的决心。2014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要求所有企业按照该准则对相关资产进行会计处理,该准则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背景,对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分层、估值、披露等内容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使得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基于此背景,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盈余持续性的研究文献,结合公允价值计量层级特征、市场波动、盈余管理等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采用线性一阶回归模型,以2010-2017年中国A股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层级对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公司盈余持续性;但这种提高作用主要是因为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余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反,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计量显著降低了公司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当经济不确定程度较高组中,表明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主要通过市场波动传导至企业报表中,进而降低了企业盈余持续性。与此同时,研究发现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持续性的正向影响仅存在于低审计质量组的样本公司中,表明管理层出于非机会主义动机利用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估计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盈余管理,平滑利润,从而影响公司盈余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