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为靶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以口、眼干燥的表现最为常见。此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中西医关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十分明确,虽然治疗手段和方法多样,但大都以对症处理为主,无特效疗法,且相关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皆有待进一步证实。本文从理论上对既往中西医研究本病的概况进行了总结,并通过与羟氯喹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对中药生津颗粒治疗SS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和探讨。理论研究: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证”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各家看法不同,但大多认为阴虚是其发病的根本因素,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变生津亏、血瘀、燥毒等为害。气阴两伤存在于干燥综合征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目前,西医关于SS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临床疗效指标的明确性、治疗方案的特异性以及药物副作用的控制等方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在缓解症状和减少西药副作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欠缺可重复、易推广的高疗效优化方案。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的介入为改善SS现有诊治方案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但其研究和治疗方案本身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与羟氯喹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客观评价中药生津颗粒治疗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简单随机、非盲、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入选46例符合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以及中医辨证符合阴虚内燥标准的病人,皆完成观察。4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治疗组23例,以生津颗粒治疗;西药对照组23例,以羟氯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65.22%,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43.48%,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患者自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缓解口干、口腔烧灼感症状方面疗效显著(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ESR的数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中药生津颗粒和西药羟氯喹均有良好的安全性,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生津颗粒能明显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自觉症状,尤其在缓解口干、口腔烧灼感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在控制炎症方面,生津颗粒亦有确切疗效。生津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