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锁(Acromio Clavicular,AC)关节脱位约占所有肩关节损伤的9-12%,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肩锁关节脱位的保守治疗会导致外观畸形及部分功能受限,而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本次研究将分为以下两部分,分别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改进方法。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尸体肩锁关节在不同程度损伤状态下锁骨远端与肩峰之间的移位变化,以及肩关节后伸活动对移位的影响,探寻肩锁关节脱位更佳的复位及维持方式。第二部分:设计一种解剖固定、操作简单安全且微创的新型内固定器械,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其与喙锁(Coraco Clavicular,CC)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判断其临床治疗价值。第一部分肩锁关节脱位复位方式的研究1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尸体肩锁关节在不同程度损伤状态下的移位变化及肩关节后伸活动对移位的影响,探寻肩锁关节脱位更佳的复位及固定方式,以改善保守治疗的疗效。2材料与方法10个新鲜成人尸体肩锁关节,通过依次切断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及三角肌-斜方肌筋膜来模拟Rockwood Ⅱ,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在各型肩锁关节脱位模型中,取坐位分别进行肩关节矢状面后伸及40°斜矢状面后伸,测量后伸0°、30°及60°时锁骨远端与肩峰之间的水平移位及垂直移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结果在所有的Ⅱ,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模型中,肩峰相对于锁骨远端发生向前、向下的移位,并且移位随着损伤程度增加而变大。在Ⅱ/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模型中,在矢状面或40°斜矢状面进行肩关节后伸,后伸60°与0°、30°相比,锁骨远端及肩峰之间的垂直移位与水平移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后伸度数的增加,垂直移位减少,肩峰向前移位减少。在Ⅱ/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模型中,矢状面与40°斜矢状面相比,肩关节后伸60°时,垂直移位无显著性差异,水平移位存在显著性差异,40°斜矢状面后伸60°时的水平移位明显小于矢状面后伸60°时的水平移位。4结论该研究发现对于Ⅱ、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后伸可减少肩锁关节脱位的垂直移位,肩关节后伸达60°时,垂直移位可基本复位。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对于Ⅱ,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在40°斜矢状平面进行肩关节后伸,当后伸达60°时,水平移位与垂直移位可同时复位。第二部分喙锁韧带与新型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1研究目的设计一种解剖固定、操作简单、微创的新型内固定器械——钛缆螺钉(Multi Strand Titanium Cable Screw,MSTCS),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通过比较钛缆螺钉与喙锁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来判断其临床治疗价值。2材料与方法新鲜成人肩锁关节标本10个,对完整的喙锁韧带及钛缆螺钉重建后的标本进行垂直方向的疲劳试验和最大负荷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结果原始标本以及钛缆螺钉重建后的标本都成功经受住了疲劳试验,原始标本最终拉伸长度为0.31±0.18 mm,重建后标本最终拉伸长度为0.32±0.16 mm,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喙锁韧带在垂直方向的最大负荷为459.2±64.9 N,失效时拉伸长度为7.6±2.0 mm,刚度为63.5±15.1 N/mm;钛缆螺钉在垂直方向的最大负荷为311.2±53.9 N,失效时拉伸长度为5.9±1.3mm,刚度为54.3±9.0 N/mm,两者的最大负荷及失效时拉伸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刚度无显著性差异。4结论本研究介绍了一款新型内固定器械用来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即钛缆螺钉系统,该内固定器械解剖、操作简单安全且微创。通过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钛缆螺钉的强度约为喙锁韧带的68%,过大的负荷可能导致螺钉拔出、内固定失效。尽管如此,我们发现钛缆螺钉可承受术后康复锻炼时的反复生理负荷,并且其延展性与喙锁韧带相似,有助于恢复肩锁关节的解剖形态及功能,减少术后半脱位以及切割引起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