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现况,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龄儿童心理行为中的中介作用,为有效预防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淄博市两所小学中的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遵循自愿不强迫原则,并由其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后纳入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001份,有效回收率95.3%。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分别评价学龄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心理行为。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PSS)进行数据分析。对学龄儿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社会人口特征学龄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的差异;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特征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采用Person相关分析研究学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自尊得分和心理行为问题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自尊对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并通过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自尊的中介效应。
结果:
本次调查的2001名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0.30±0.89,包含男生1010人(50.5%),女生991人(49.5%)。其中,有184名学龄儿童的情绪因子检出异常,占9.2%;有174名学龄儿童的品行因子检出异常,占8.7%;有57名学龄儿童的多动因子检出异常,占2.8%;有236名学龄儿童的同伴因子检出异常,占11.8%;有111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因子检出异常,占5.5%;有234名学龄儿童的客观困难因子检出异常,占11.7%。
高水平父亲拒绝教养方式是学龄儿童情绪(OR=4.287,95%CI:3.094~5.939)、品行(OR=3.673,95%CI:2.627~5.136)、多动(OR=2.515,95%CI:1.434~4.413)、同伴交往(OR=1.522,95%CI:1.112~2.082)、客观困难(OR=4.562,95%CI:3.380~6.156)异常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父亲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是学龄儿童情绪(OR=0.624,95%CI:0.395~0.987)、多动(OR=0.340,95%CI:0.120~0.965)、亲社会行为(OR=0.310,95%CI:0.141~0.684)、客观困难(OR=0.555,95%CI:0.357~0.862)异常的保护因素。采用高水平的父亲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学龄儿童情绪(OR=2.117,95%CI:1.522~2.945)、品行(OR=2.203,95%CI:1.566~3.099)、同伴交往(OR=1.616,95%CI:1.190~2.194)、客观困难(OR=2.137,95%CI:1.572~2.906)呈正比。采用高水平母亲拒绝教养方式的学龄儿童情绪(OR=4.000,95%CI:2.893~5.530)、品行(OR=3.051,95%CI:2.192~4.246)、多动(OR=2.118,95%CI:1.219~3.680)、同伴交往(OR=1.604,95%CI:1.197~2.149)、客观困难(OR=4.220,95%CI:3.132~5.687)异常的风险更大。采用高水平母亲情感温暖教养方式的学龄儿童更少的经历了情绪(OR=0.531,95%CI:0.337~0.837)、亲社会行为(OR=0.421,95%CI:0.220~0.807)、客观困难(OR=0.654,95%CI:0.439~0.974)异常。高水平母亲过度保护教养方式是学龄儿童的情绪(OR=2.247,95%CI:1.608~3.140)、品行(OR=2.138,95%CI:1.509~3.028)、同伴交往(OR=1.519,95%CI:1.106~2.085)、客观困难(OR=2.235,95%CI:1.635~3.055)异常的危险因素。高自尊学龄儿童比低自尊学龄儿童患有情绪(OR=0.121,95%CI:0.056~0.261)、品行(OR=0.282,95%CI:0.160~0.498)、多动(OR=0.219,95%CI:0.067~0.723)、同伴交往(OR=0.365,95%CI:0.236~0.562)、亲社会行为(OR=0.205,95%CI:0.088~0.477)、客观困难(OR=0.203,95%CI:0.113~0.364)异常的风险更低。
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客观困难的关联中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控制混杂因素后,自尊在父亲拒绝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1610~0.236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8.3%;自尊在父亲情感温暖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2026~-0.146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48.8%;自尊在父亲过度保护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0474~0.108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2.9%;自尊在母亲拒绝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1759~0.257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9.7%;自尊在母亲情感温暖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2184~-0.159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53.1%;自尊在母亲过度保护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0484~0.106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2.2%。
结论:
本研究发现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缓解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高水平的自尊可以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关联中起到了中介效应。提高父母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的意识,树立温暖、理解、权威的父母形象,并且注意儿童自尊的发展,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
了解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现况,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龄儿童心理行为中的中介作用,为有效预防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淄博市两所小学中的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遵循自愿不强迫原则,并由其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后纳入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001份,有效回收率95.3%。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分别评价学龄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心理行为。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PSS)进行数据分析。对学龄儿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社会人口特征学龄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的差异;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特征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采用Person相关分析研究学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自尊得分和心理行为问题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自尊对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并通过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自尊的中介效应。
结果:
本次调查的2001名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0.30±0.89,包含男生1010人(50.5%),女生991人(49.5%)。其中,有184名学龄儿童的情绪因子检出异常,占9.2%;有174名学龄儿童的品行因子检出异常,占8.7%;有57名学龄儿童的多动因子检出异常,占2.8%;有236名学龄儿童的同伴因子检出异常,占11.8%;有111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因子检出异常,占5.5%;有234名学龄儿童的客观困难因子检出异常,占11.7%。
高水平父亲拒绝教养方式是学龄儿童情绪(OR=4.287,95%CI:3.094~5.939)、品行(OR=3.673,95%CI:2.627~5.136)、多动(OR=2.515,95%CI:1.434~4.413)、同伴交往(OR=1.522,95%CI:1.112~2.082)、客观困难(OR=4.562,95%CI:3.380~6.156)异常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父亲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是学龄儿童情绪(OR=0.624,95%CI:0.395~0.987)、多动(OR=0.340,95%CI:0.120~0.965)、亲社会行为(OR=0.310,95%CI:0.141~0.684)、客观困难(OR=0.555,95%CI:0.357~0.862)异常的保护因素。采用高水平的父亲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学龄儿童情绪(OR=2.117,95%CI:1.522~2.945)、品行(OR=2.203,95%CI:1.566~3.099)、同伴交往(OR=1.616,95%CI:1.190~2.194)、客观困难(OR=2.137,95%CI:1.572~2.906)呈正比。采用高水平母亲拒绝教养方式的学龄儿童情绪(OR=4.000,95%CI:2.893~5.530)、品行(OR=3.051,95%CI:2.192~4.246)、多动(OR=2.118,95%CI:1.219~3.680)、同伴交往(OR=1.604,95%CI:1.197~2.149)、客观困难(OR=4.220,95%CI:3.132~5.687)异常的风险更大。采用高水平母亲情感温暖教养方式的学龄儿童更少的经历了情绪(OR=0.531,95%CI:0.337~0.837)、亲社会行为(OR=0.421,95%CI:0.220~0.807)、客观困难(OR=0.654,95%CI:0.439~0.974)异常。高水平母亲过度保护教养方式是学龄儿童的情绪(OR=2.247,95%CI:1.608~3.140)、品行(OR=2.138,95%CI:1.509~3.028)、同伴交往(OR=1.519,95%CI:1.106~2.085)、客观困难(OR=2.235,95%CI:1.635~3.055)异常的危险因素。高自尊学龄儿童比低自尊学龄儿童患有情绪(OR=0.121,95%CI:0.056~0.261)、品行(OR=0.282,95%CI:0.160~0.498)、多动(OR=0.219,95%CI:0.067~0.723)、同伴交往(OR=0.365,95%CI:0.236~0.562)、亲社会行为(OR=0.205,95%CI:0.088~0.477)、客观困难(OR=0.203,95%CI:0.113~0.364)异常的风险更低。
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客观困难的关联中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控制混杂因素后,自尊在父亲拒绝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1610~0.236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8.3%;自尊在父亲情感温暖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2026~-0.146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48.8%;自尊在父亲过度保护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0474~0.108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2.9%;自尊在母亲拒绝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1759~0.257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9.7%;自尊在母亲情感温暖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2184~-0.159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53.1%;自尊在母亲过度保护与客观困难关联中的中介效应(a×b)具有显著性,95%CI不包含0(0.0484~0.106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2.2%。
结论:
本研究发现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缓解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高水平的自尊可以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关联中起到了中介效应。提高父母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的意识,树立温暖、理解、权威的父母形象,并且注意儿童自尊的发展,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