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人们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任何教育变革始终以人才的竞争与培养为核心宗旨,而人才的竞争与培养最终则需要依托于课程改革的开展。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国展开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以往的几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功能、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其宗旨在于传播新理念、传承新文化和培养新的行动方式。然而,无论是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文化的传播,还是各种变革行动的实施都无法脱离教师这一关键性的角色。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有关教师角色的争议和质疑一直存在。因此,本研究对教师角色进行了系统定位,深入剖析制约教师角色实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从国家课程政策层面、学校课程管理层面、课堂教学层面、课改多元主体关系层面以及教师个体层面对教师角色进行了系统定位,具体角色包括:国家课程政策的专业咨询者、关键执行者以及权威评价者;学校发展与课程设置的专业决策者、学校课程实践的反思型研究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课程情境的创生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与同事、学生、家庭、社区关系中的合作者;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专业人等。其次,以教师角色意识与角色表现作为实证调查的主要维度,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角色的实然状态,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制约教师角色实现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层面,体现为教师参与的保障体系与途径存在缺失;社会层面,体现为家长“唯分论”价值观与模糊的课改认知、社会大众对课程改革的高期望与低支持;学校层面,体现为组织管理体系与教师角色实现的冲突;教师层面,体现为教师自身观念的滞后、不良的心态以及知识与能力的不足等。最后,针对制约教师角色实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国家层面来看,完善教师参与保障体系,拓展教师参与途径;从社会层面来看,加强课改宣传力度,整合社会教育力量;从学校层面来看,变革组织领导方式,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从教师层面来看,转变观念与心态,拓展知识与能力。通过整合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群体的力量,促进教师角色的更好实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