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长期随访中,治疗靶区解剖结构的多个因素对疗效及并发症,起效时间,复发时间等的影响。方法:从2005年10月到2009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完全随访的患者有57例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治疗(Gamma-Knife radiosurgery,GKS),其中男性患者24例(42.1%),女性33例(57.9%),平均年龄68.19(岁)(42-91岁)。疼痛分布的侧别,右侧38例(66.7%),左侧19例(33.3%)。病程7.54年(2-22年),属支范围为Ⅱ支:9例(15.8%);Ⅲ支:11例(19.3%);Ⅰ﹢Ⅱ支有2例(3.5%);Ⅱ﹢Ⅲ支有20例(35.1%);Ⅰ﹢Ⅱ支有1例(1.8%);Ⅰ﹢Ⅱ﹢Ⅲ有14例(24.6%)。所有患者都有药物治疗史,且药物治疗史时间超过2年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射频治疗史8例(14.0%);有微血管解压术史2例;治疗前有患侧面部麻木史13(22.8%)例。伽玛刀定位发现有神经血管有关的33例(57.9%),并对靶区暴露的三叉神经桥池段长度,神经暴露的层数,靶区三叉神经的横径,三叉神经根桥池段间隙宽度,三叉神经与脑干夹角等做记录;57例患者接受了1次伽玛刀治疗,平均剂量为83.3Gy(70-90Gy),靶点数1个,用2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脑干接受的剂量在18Gy以下。(分析各种因素,性别,年龄,侧别,病程,属支,射频有无,治疗靶区的血管,三叉神经长径,神经直径,靶区桥小脑间隙宽度,三叉神经根与桥脑夹角,剂量等多种因素。并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统计各种变量与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有无统计学的关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各种变量与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计算起效时间曲线及复发时间曲线,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描述各因素与疗效时间的关系。结果:有57例患者获得了完全随访,53例存活,4例死亡,死亡原因和伽玛刀治疗无关。随访平均日期为42.57个月(24-72个月),平均起效时间6.15个月(0.5-17个月)。按照国际BNI三叉神经痛的评分,1分者28例,49.1%;2分者17例,29.8%;3分者8例,14.0%;4分者1例,1.8%;5分者3例,5.3%;1-3分为有效,大于4分为无效,有效率为92.9%,无效为7.1%;复发有3例,复发率为5.3%。对副作用获得了随访,面部麻木有22例,其中术前麻木者仍存在者8例,新发麻木改变14例,新发麻木发生率为24.56%,其中按照国际麻木表评分,1分者有12例,2分者有2例;1例患者出现间隙性面部抽搐。经过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发现与疗效统计有关的因数为放射剂量≤80Gy,>80Gy(Fisher确切概率法双侧检验为:双侧都为P=0.042<0.05,差异明显)其中>80Gy组的有效率为79.2%,无效率为25%;≤80Gy组的有效率为25%,无效率为75%,提示>80Gy组治疗效果优于≤80Gy组。经Log-Rank法发现,不同的靶区三叉神经暴露的长度(≤0.8cm,>0.8cm两组比较提示,P=0.0443,<0.05差异显著);同时,≤0.8cm组中位起效时间(6.00月)及平均起效时间(7.40月)慢于>0.8cm组中位起效时间(3.00月)及平均起效时间(4.94月);提示在起效时间上,三叉神经暴露长度≤0.8cm组起效慢,>0.8cm组起效快。不同的三叉神经根桥池段间隙宽度(≤1.1cm,>1.1cm两组,P=0.0206,<0.05差异明显),≤1.1cm组中位起效时间(6.00月),平均起效时间(7.34月)慢于>1.1cm组中位起效时间(4.71月),平均起效时间(3.00月),提示在起效时间上,三叉神经根桥池段长度≤1.1cm组起效慢,>1.1cm组起效快。患者性别(P=0.0142,<0.05差异明显)的起效时间不同,男性患者中位起效时间(6.00月)及平均起效时间(7.87月)慢于女性患者中位起效时间(4.83月)及平均起效时间(3.00月),提示在起效时间上,男性起效慢于女性;Log-rank分析提示各因素与中位复发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因素为剂量;起效时间与靶区三叉神经暴露的长度及三叉神经根桥池段间隙宽度及男女性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