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地理位置的优越及对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推动着其国际战略地位的日益提高。中澳两国经贸联系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两国关系在澳大利亚的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澳大利亚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政党,澳大利亚工党在国内政坛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华政策倾向对中澳关系的发展影响深远。文章以澳大利亚工党对华政策倾向为研究对象,梳理了1972至2013年间澳大利亚工党对华政策倾向的演变过程,着重研究惠特兰、霍克、基廷、陆克文以及吉拉德五任政府在推动中澳关系正常化促进中澳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并运用相关理论对导致其政策倾向的原因做出深入分析。澳大利亚工党的对华政策倾向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之前,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以英帝国外交政策为轴心展开,与中国保持了相当疏离的态度。二战后,澳大利亚弃英从美,在安全、外交上唯美国马首是瞻,敌视共产主义,工党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也不敢违背美国意愿,对新中国持观望、犹豫的态度,直到六十年代才有了理性、务实的接触。1972年12月,澳大利亚工党在惠特兰的领导下取得大选胜利,在执政后不久着手调整对华政策,冲破美英束缚,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从拒绝承认新中国转为构建友好合作新关系,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转折点。中澳建交至今,澳大利亚工党一度五次上台执政,历届工党政府虽然在对华政策上都有调整,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即在政治、外交上独立地对国际事务做出判断,适时与美国唱反调,谋求独立自主;在经济和文化上不断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联系。惠特兰政府任内,先于美国实现访华,奠定了中澳友好发展的基础。霍克政府初期,中澳两国处于“蜜月期”,但是1989年后,工党政府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并以所谓的“人权”问题指责中国,致使两国关系陷入冰点。基廷政府时期,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取消了中澳双边防务合作的禁令,并积极推动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陆克文政府重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同时主张在维护澳大利亚的国防和经济安全的前提下,依靠盟友的力量遏制中国。吉拉德政府的对华政策,更加倾向于务实,在加强巩固同盟友的关系共同对抗中国崛起的同时,不忘保持中澳关系的友好发展。在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中,影响其对华政策倾向的因素很多。从国内层面看,主要有国家利益的驱动、中澳意识形态差异和工党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倾向等三个方面。从国际层面看,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外交战略及对澳外交政策、澳美同盟和澳日同盟关系以及台湾因素都影响着澳大利亚工党及其政府的对华政策倾向。总的来看,追求国家利益是澳大利亚工党对华政策的核心,澳美同盟关系是影响澳工党对华政策倾向的主要因素。可以预见,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澳大利亚工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将更加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同时不忘防范中国崛起对亚太地区原有格局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