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及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10 个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地区清水县进行了成株期混合小种鉴定,并测定了接种条锈菌后植株体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斯汤佩利的抗条锈遗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不同抗病品种成株期病情消长动态的特点及抗病性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对于生产实践及理论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两年的成株期混合小种鉴定结果认为,斯汤佩利、里勃留拉和武都白茧属于高度慢锈性品种,是持久抗病育种良好的抗源材料,斯汤佩利和武都白茧以免疫为主,
其他文献
为了及时提供产量信息,研究生产情况,收前测产是农业生产、科研的一项必要手段。测产方法有生产单位的经验目测,农业部门的穗粒结构测产,其它有关部门的抽样实打等等。不同
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载体的构建与转化都需要用到选择标记基因,目前最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有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和草甘膦抗性基因(bar)
试验于 2003—2004 年在安徽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农场大田进行。研究了氮肥对小黑麦(中饲 237)—皖草 2 号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和施氮方式显著影响中饲 237 和皖草 2 号的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对其生理特性也产生深刻的影响。 1.氮肥对中饲 237 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饲 237 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在相同氮肥水平下,氮肥基、追并用比一次基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