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将视角由发展的速度逐步转移到质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优模式。在关注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工资水平在随经济发展而普遍提高的同时工资差距也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这种工资差距的扩大包括区域间的工资差距、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将引进外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作为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重要流通渠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工资差距和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是本文的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系统梳理,集合了国内外学术研究观点,在理论上理清FDI对东道国工资差距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将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差距影响的三种渠道,劳动力市场、技术外溢和工资溢价结合我国现实经济状况进行探讨分析,进一步分析在我国FDI对工资差距的内在作用机制。在发展中国家FDI对工资差距影响为非线性的理论基础上,分别运用1995年-2008年的省际数据和1999年-2008年九大行业的行业数据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研究我国FDI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我国FDI对工资差距影响的非线性是显著存在的。本文研究发现,FDI对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东中西部的对比分析中发现,我国三大区域FDI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方式并不相同。东部、中部地区FDI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非线性但其趋势却相反,而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在行业层面的研究中,实证结果表明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工资差距也有显著的影响。固定投资根据其来源和用途直接反应了国家的政策倾向、企业家的预期和行业发展前景,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影响行业间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时,劳动力素质差异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也是造成工资差距的另一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将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