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转眼间已经进行了十一年,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很大,加之其他方面原因,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在各地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形成了一些较为成功的课程改革模式,如山东的“杜郎口模式”。这些成功的课改模式,无疑会成为其他地区进行课改的参照对象,以指导课程改革的推行。但是成功的课改范型引入后,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也难以取得预期的课改效果,有的甚至不得已放弃课改,重新回到原来的教学模式上。本文以新疆库尔勒市巴州第一中学所进行的课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课改推行现象的阐述,分析影响课改的各方面因素,说明影响课改的主要因素并不在具体的教学技术层面上,而是在其实施的场域方面。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课程改革中课改范型引入及其场域的相关问题,简述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概括了巴州第一中学进行课改的背景,实施课改的准备情况,及实施的有利条件。第三部分阐述了该学校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具体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情况。第四部分介绍了课程改革过程中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政策逐步消解的过程。第五部分,分析了导致课改政策方针消解的场域因素,第六部分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总结。本文是在参与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具体课改案例实施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课程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要对课改范型本身进行研究,还应注意到结合具体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推进,这是关系课改成败的关键。从课改实施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领导层对课改的态度,教师实施课改的坚定性,以及社会对课改的认可度,都对课改的成败有重大影响,甚至这些场域方面的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场域因素,课改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成功,不然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课改的实行也将仅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