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旧锡矿是世界著名的锡矿床,5号矿体是个旧锡矿的主要开采矿体。本文结合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个旧锡矿深部与外围成矿预测及矿山增储研究”(编号:2000YK-05)的科研选题,运用地质统计学、数学地质的理论、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其配套设备对5号矿体进行了数学建模。通过矿床数学-经济模型的研究,主要获得如下成果: 1、理论成果 (1) 通过样品的统计分析,得出组合样与单样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 通过变异函数的计算和模拟,建立了矿床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解释,初步讨论了矿体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也即:矿体的空间形态受花岗岩突起和参插作用影响较大。在花岗岩突起附近和参插部位,矿体成柱状,而在远离花岗岩突起和受花岗岩参插较少的部位,矿体呈层状。 (3) 首次在个旧锡矿建立了矿床数学-经济模型,实现了矿体各有用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4) 通过矿床数学-经济模型,分别沿矿体的走向、倾向和厚度方向,按一定的步长计算了不同边界矿体中锡和铜的品位和吨位,并运用其他辅助计算机软件制作了不同方向锡和铜的品位和吨位的变化图,实现了运用数学和图形的方法来总结矿体的矿化空间富集规律,变传统的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 2、实际应用成果 (1) 建立了矿体的原始资料数据库,实现了资料的电子化、规范化和动态查询,对资料的保护和二次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2) 通过矿床数学-经济模型的建立,实现了矿体储量和品位计算的计算机化和矿体平、剖面图绘制的自动化。达到了速度快,精度高,节约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4) 数据库和矿床经济模型的建立,实现了矿山生产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矿山生产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5)矿床建模后,矿山企业可根据采、选、冶、运、管成本,产品的市场价格,并考虑矿产的充分合理利用,动态多方案圈定矿体,并进行多方案对比,选择最优矿体开采方案。 (6)通过矿床建模,定量查明了矿体品位组分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了矿体的矿化富集规律,为矿山生产配矿,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矿产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