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论文《楷书演进与现代化》的附录三──《唐宋字库表》。
在《楷书演进与现代化》一文中,作者就楷书演进过程进行研究,明确了楷书的阶段性特点;描写与分析楷书的形成过程;总结由隶书到楷书的演变规律;论述楷书演变对现代汉字规范的意义;讨论楷书演变对汉字识字教学的作用;分析楷书演变对汉字电脑用字的价值。得出如下结论:
1.楷书的来源具有多元性。在楷书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之前阶段的汉字的形体的影响,也受到了同期汉字形体的广泛影响。楷书继承了小篆业已完善的表意体系的特征,在符号化的进程中比小篆更进一步:楷书直接而全面地继承了隶书的结构,在规范化进程中择优拟订正字形体;楷书采用了同步发展过程中变异字体所提供的笔形,发展为自身的新的笔形系统并以此结构成字,在书写快速化的进程中实现与识别律的协调机制,简易律(符号化程度)相对低、识别律相对高,二律有效平衡发展,书写速度相对快,成为变异字体识别的标准对应正规字体。
因此,表意体系的继承,主要体现在构形元素的同步演变;笔形系统的发展,是书写元素的同步演变。二者协调发展,形成了近两千年不再有根本变化的汉字字体—楷书。
2.楷书作为字体渐次强化的过程与书写载体演变及书写技术革新相辅行。楷书演变的过程,伴随着书写载体发展的过程。楷书载体与技术革新又是紧密相关的,从书写载体的演变与书写技术手段的革新可以看到楷书作为一种字体渐次强化的历程。碑褐用字的特点表明上石之字体己经被确定为正体的地位,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且没有具备正体被社会接受的字是不会被刊刻上石的,南北朝大量刻石使用楷书,是对楷书作为正体被社会接受的事实。
雕版印刷技术的出现,使楷书的规范性增强,其中又由于书家的推动与影响,楷书的风格也呈现出多样性,其创新与发展体现在用字的不同的风格上,而非对楷书总风格、大类型的质的变异。形式的多样性与审美的多元性的背景下,楷书的生命力得到增强。因此,楷书在成熟之后的变化主要是风格的多样性上的扩展,而不是作为汉字字体在质的基础上的变异。
印刷技术有效地巩固了楷书作为正体字的中心地位。今文字阶段的字体到楷书成熟后主要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字体行世。对于书写更为便捷的变易字体而言,楷书的地位是中心,行书与草书在此基础上实现“度”上不同的变易。既然这三种字体能够比较好地服务社会,因此,再度的质的变易已经不可能。汉字的发展受简易律的影响,行书、草书是所能到达的最后的界限;汉字发展同时受到区别律的限制,楷书正好实现了对行、草的简略有加的有效调节。
电脑时代的到来,需要文字以新的书写方式与姿态在屏幕上表现出来,汉字成功地适应了这一要求。电脑用字中的楷书各体—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等等,将纸质、石刻上的楷书以更规范的姿态显示出来,形体统一规范、计算方便简单、比较切实可行,变得有序、信息化,适应了信息时代的要求,在字体上实现了更高规格的规范与强化。
3.楷书演变与汉字规范。经过对众多文字材料的考察,可以发现:
由于隶变的实现主要是破坏小篆旧有的屈曲线条,以彻底符号化为目的,以此达到书写便捷的要求。在隶变形成过程中不以规范为标准,从理论上讲,在破坏旧质建设新质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同时拟订起正字的新标准,因此,隶变实现的多样性的结果是隶书形体繁复,异写与异构严重,这为其后楷书的结构提供了多结构来源的样本,典范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后世楷书的规范化进程。
楷书规范乃自楷书形成后始出现,典型代表为颜元孙《干禄字书》。颜氏为后代的正字规范提供了重要精神理念,并被奉为字样学的鼻祖,价值自不可低估。就《干禄字书》出现的背景看,文字使用不规范程度严重,就此字书起到的规范意义而一言,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效的。我们重点探讨的是正字规范的标准。正字标准的制订是检验制订者的正字理念的关键要素。颜氏所拟订的标准及所呈现的正字样本表明,当时的情况下所设立的标准是有来源的,是基本符合汉字优化的进程的,是基本符合群众实际用字的要求的。但是,经过检测相关的众多文本用字,表明部分正字的拟订与社会用字相抵悟,缺乏群众基础,在纯粹以《说文解字》的小篆为正的前提下不接受符号化更强、更符合群众用字实际的部分文字,不可以认为是优化的汉字符号,在其后的发展中必然面临被淘汰出正字文本的局面。是否与群众用字实际情况符合,规范标准拟订是否统筹考虑,规范是否符合汉字体系的要求,直接涉及到汉字规范的有效性。
有宋一代的典范文本显示,尽管雕版印刷已经大大促进了楷书的规范化进程,正字规范实际与正字规范思想之间表明了规范上存在的困境。崇古与求新的理念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影响有较长的历史,变通的精神已经为正字标准制订者所认可且接受,群众用字己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同样是楷书,用字歧异状况大量存在不能得到根本的改观,原因和办法仍旧值得深思。
正字与俗字是相对而言的。一时代之俗字,也许是另一时代之正字。有的俗字也许对当时的正字规范而言是俗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地位可能发生变化。“俗字”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有自身的基础,不可以某一正字规范来看其优劣,考量一个字是否优化是需要全盘地考虑所处的当时的汉字体系的。
如何在现代汉字规范中借鉴和吸收以往正字规范的经验与教训,是在以后的正字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的。现代汉字规范是伴随信息时代而进行的,这种新的历史环境下的正字规范制订又有了新的内涵,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4.字体演变规律总结的有效性与类推辨字密切关联。即使到了楷书阶段,汉字仍旧发展,而且数量并非以隶书所存在的数量稳定而平行地增长,由于书写因素、构形因素等的影响,楷书数量是以成倍的方式增长。楷书阶段汉字发展在数量上有扩大规模的趋势,佛经典籍的抄写对楷书的字数扩大化是一个重要因素,《龙龛手镜》里存在的大量的疑难字很多就是佛经用字。当然,汉文典籍并不局限于佛经用字,众多的历代文本也存在新造字现象,无论哪种情形,都是对汉字规范的悖逆。然而,综观文本用字,书写中汉字疑难形体、新字增加,主要是书写元素或构形元素的影响形成的。总结出汉字演变规律中书写与构形的规律,可以有效地对疑难字予以辨别。如果我们知道类化机制,就会明白大批汉字产生的原理,如果掌握了书写(构形)演变规律,就可以增加判断字符的把握。用类推的办法去认读汉字,完全可以利用总结的演变规律进行,类推的无法进行,只能说总结的不够完善罢了。
5.汉字的系统性可以证明。许慎成功地勾勒了小篆的构形系统,在解释构意上通观全局的能力令人赞叹。我们讲汉字的系统性,主要针对今文字阶段的汉字的系统性,包括字体演变的同步性、汉字系统内元素关联的有序性、最小构形元素的多向性、变异位置二元对立的互补性、变易规律的有效性。
6.楷书演变与识字教学
对常用汉字进行分级,并把传承简化字和繁体一简体对应的简化字进行分类,按照形义关系明确性强弱分度,依据理据保留情况及系统性观念分系,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活动。
7.楷书演变与电脑用字。即使到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大型字符集仍旧不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部分汉字。字符输入方式的变化,并不能改变字符集存储字符数量的状态。出于什么目的去研制字符集,是将来研制汉字新的大的字符集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所关心的是电脑用字与楷书演变的关系问题。楷书演变能够为电脑用字提供可借鉴的因素有:字体的系统性、笔形的系统性,讲求字符的典型性与规范性,讲求二元对立、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