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盈余(或利润、收益、盈利)(earnings)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如今已是投资者不得不关注的焦点了,近几年,一些上市公司近乎完美的利润增长率、每股盈余如肥皂泡般在我们面前破裂时,投资者的希望和梦想也随之破灭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己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危害。如何评价和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学术性问题,也是具有实务意义的话题。一、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了关于建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相关问题,文章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来探讨评价方法的建立问题,文章的结构大致分为五章:第一章前言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通过论述会计盈余信息对其包含债权人、政府部门等各个方面的使用者的重要性,单一会计信息的缺陷,以及目前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来说明建立新的较为全面的衡量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模型的重要性。会计盈余信息是企业更换、考核企业经理人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是影响大股东投资决策的重要砝码,是外部企业对本企业进行投资、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政府税务、证券监管部门,对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会计盈余信息容易造假和操控,以及其指标的单一性,使其的信息价值相当有限,而目前要么基于财务因素要么基于非财务因素的上市公司盈余评价方法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企业的盈余质量水平。由此,笔者总结了建立一种能够较为全面的、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因素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方法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对盈余质量研究的历史渊源,其次依据基于何种因素而对盈余质量展开评价,对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类,分为基于财务因素或指标研究盈余质量的分析评价方法和基于非财务因素或指标研究盈余质量的分析评价方法,再依据这个分类,分别对基于财务因素或指标研究盈余质量的分析评价方法和基于非财务因素或指标研究盈余质量的分析评价方法行了叙述和分析。第三章盈余质量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详细阐述了盈余(收益)这一概念产生历史由来和发展的历史,盈余(收益)根据其产生的历史过程,分别有经济学上的解释和会计学上的解释,本章首先依据历史上收益概念产生的时间,阐述了其在经济学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经济学上收益的概念是指企业收益是指期末与期初资本效用比较的差额,即如果存在正的收益,则是指在保持原始投入资本完整、维持原始资本价值的前提下,超出原始投入的部分。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学上也开始了对盈余(收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阐述了盈余的概念在会计学上的发展历史后,分析比较了盈余(收益)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上定义的区别,得出与经济收益理论相比,由于会计收益的计量建立在公认的基础和准则之上,会计收益更具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会计收益的接受程度更高的结论。在本章的第二部分,阐述了盈余质量内涵及其发展的过程,“盈余质量”这个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从人们对美国证券市场上股票的基本面分析方法中逐渐演变而来,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初变得更加著名。在桑顿·L·奥格洛弗在其投资咨询报告《盈余质量》中论述了盈余质量与盈余的持久性之间的关系之后,大量的学者对盈余质量展开了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盈余质量的定义之后,本文采用了这样的一种关于盈余质量的定义,即决策有用观:盈余质量指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并分析了这个定义中的两层含义。即盈余质量应包含两层含义,真实性与合理性:(1)会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匹配程度。反映过去会计期间账面盈余的真实性(2)会计盈余的合理性,我们知道由于盈余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合乎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使得当期的盈余最有利于企业,但是这样的盈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预测价值,因此,高质量的盈余不仅要真实更应该合理,而合理的盈余则应该有良好的结构,较高程度的现金保障度,以及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本章的第三部分,结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法律、机构、协会对于盈余质量的核心要求后,得出了盈余质量的五个关键特征即盈余的可靠性(真实性)、盈余的持续性,盈余的现金保障性,盈余的可预测性,盈余的结构性。第四章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及其实证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的盈余质量评价和分析方法,然后再介绍在本文所采用的盈余质量评价方法中的非财务指标和因素,本文中所采用的影响盈余质量的非财务因素包括:公司的股权结构、结构投资者参与度和独立董事。之所以采用这三个因素,是由于第一,这三个因素是经过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并通过他们的研究切实表明其能对企业的盈余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是因为盈余质量的非财务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是重要程度却不一样,就像分析任何事物的影响因素一样,我们只能抓大放小。有很多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本身的特质,使我们难以用合适的指标或者参数来描述,度量,因而在本文中只选择了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盈余质量的非财务影响因素。在解释了采用这三个指标的原因之后,本章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三个因素对于盈余质量的重大影响或中大的关联。在经过反复比较和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最终在关于影响盈余质量的财务因素方面选择了两个指标:营业利润的现金保障倍数以及营业利润/企业利润总额,与之前分析和采用的三个非财务指标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股权不均衡度、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以及年度独立董事变更人数共同构建了评价上市盈余质量的综合指数EQI。其次,在本章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分析,在前面构建了EQI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盈余与企业股价变动高度相关这一特性,构建了EQI与股票收益率的模型。之后,随机选取了我国食品饮料行业的上市公司的4年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的研究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分别进行了统计学上和理论上的分析。从统计学上看,模型具有良好的有效性,这表明了模型的设计是合理和成功的。而根据回归的结果与国内外权威学者的研究进行横向比较的结果表明,本文关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较为全面的评价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情况,也表明了本文关于上市盈余质量评价的模型是合理的。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本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研究中的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以及本文中存在的不足与本文研究内容的未来展望。二、本文的特点在盈余质量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较多集中于对盈余质量的财务或非财务因素单方面的进行评价和研究,如对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对现金保障性的评价、从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来考察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等等。这些研究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笔者认为,盈余质量的各个要素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都是重要的,因此,构建一个能较为全面分析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模型是该篇文章的主旨。笔者从这个研究目的出发,通过对盈余质量的理论分析,较为全面的总结了盈余质量的核心特征,以及其关键财务和非财务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讨论出一套能较为全面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两个部分。本文采用两个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注重上市公司盈余的现金保障程度和盈余总量及其结构,同时体现盈余质量的核心特征,同时引入了三个与盈余质量高度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评价时全面考虑了财务和非财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