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土地制度下农地流转问题研究 -基于沭阳县若干乡镇的调查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jzj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正式确立了以农户经营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设计带来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次革命性飞跃:粮食产量猛增,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多年的温饱问题,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仍然依靠人均耕地不足1.5亩的农田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方面,部分农民要脱离农业从事二三产业,另-方面,部分农民则需要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运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实现在农业上的充分就业,并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全民稳步达到小康以致更加富裕的生活水平,而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重新配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研究农地资源的流转重新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众多专家、学者,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农业部门、基层党政干部都在探讨农村土地流转不尽人意的原因,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自己的应对措施。他们有的主张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获取农业规模经营的效益;有的主张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大大减少农村人口,让农民脱离土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有的主张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实现非农就业;有的主张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打造自身全国性果蔬基地的地位;还有的主张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提高集体的议价能力......,但无论哪种观点都会贯穿着这样三点:一是农地必须实现流转,二是一定要维护农民的利益,不能让农民吃亏,三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其中农地流转是其他两点的基础:农地流转必须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农地流转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换句话说,农地流转如果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甚至损害农民的利益),或者农地流转有害于国家粮食安全,都是不健康的流转,都是对党和国家积极鼓励农地流转政策的初衷误解甚至是有意扭曲。
  论文以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以及以科斯、阿尔钦、德姆赛茨、诺斯为代表的西方产权理论,农民理性假说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调查实际,分析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各种因素,并努力找出诸多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一农民没有农地财产所有权,即完整地享有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才是影响土地流转的最根本因素,尤其是经历合作化、集体化、人民公社化时期长达30多年的思维惯性,即土地是集体的甚至是乡镇政府的,那么无论是农民,还是村组集体都会认为,既然土地是村组集体或乡镇政府的,当然就有处分权,因此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等与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都规定村组集体、乡镇政府不得干涉农户的合理流转,或者说农户的流转应该遵循自愿的原则,但现实中村组集体、乡镇政府却经常干涉农户的自愿流转,究其原因,根源就在于农地是属于村组集体所有这一无论从法律还是从几十年来的思维惯性上的制度设计。谁都知道东西归谁所有谁就有处置的权利,这已不是法律的范畴,甚至是常识、伦理的范畴了,既然规定农户可以自主流转,那么又规定土地归集体所有又有何意义?集体拥有农地所有权,集体又拥有何种因为其对农地的所有而拥有的权利,农地集体所有并不能保护农户与农地相关的权利,相反处处表现出恰是村组集体才是侵害农户与农地相关权利的始作俑者。因此,笔者通过与农地权利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对农户的面对面调查,进一步赞同温锐教授提出的农户享有“农地财产所有权”、国家享有“国土资源所有权”这样两个对等平行、互不统属、互不干涉、相互制约的农地产权制度设计,才是解决农地流转问题绕不过去的根本性问题,虽然户籍制度、非农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问题的解决也很重要。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呈现了良好态势,各方面发展水平与国际接轨。随之带来的是文化的交汇和思想的转变,尤其是关于婚姻家庭的传统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人崇尚婚姻自由,特别是离婚自由,离婚不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丑事。因此,很多人开始闪婚,随之闪离,后悔之后再复婚,出现了结婚率不断降低、离婚率不断提高的现象,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此影响之下,我国《民法典》为了抑制高离婚率,制定了协议离婚冷静期制
学位
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以往行政决策是不受法律所规范的,伴随着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以及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行政决策及其后评估制度(以下简称“后评估制度”或“该制度”)逐渐进入了行政法的视野。2004年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08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学位
金融业在我国现代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近年来针对地方金融业的监管体制改革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双层监管模式。在垂直监管模式中,中央层面“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机构,确立了中央政府的绝对话语权;地方层面的政府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权力则来源于中央政府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授权或委托,话语权较少。合理的配置各地区金融监管权,构建完善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职能体系,不仅能减轻中央统一监管的压力,提高监管
学位
隶变是汉字发展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标志着汉字古文字阶段的终结和今文字阶段的开端,具有承上放下的作用。隶书运用点、横、竖、撇、捺的简率笔画写法使古文字摆脱了图画的羁绊,故许慎於《说文解字》中称道:“古文由此绝矣。”隶书点、横、竖、撇、捺方折平直的书写为今文字提供了书写规范,对楷书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秦简尚未出土之前,关於“隶变”的观点一般都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即隶书的来源是小篆。自二十
学位
有清一代,《文选》学与骈文的关系紧密,本文拟就两者关系展开论述,分为六部分:  绪论,综述清代《文选》学与清代骈文关系的研究,略论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一章,清代选学家及其骈文研究,先从目录学的角度,审视清代选学及选学家;次论阮元“文言说”诸篇;再就选学家骈文成就进行价值重估。  第二章,从清人编迭骈文总集审视清代《文选》学与清代骈文关系,分为清初期、清中期骈文选本研究及清人选
学位
“V什么V”句式是一种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在“V什么V”句式的研究上,前人的均倾向于语用、语义方面,对该句式的句法结构的研究尚且不足,也没有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笔者意在运用生成语法中的空语类理论和“三个平面理论”,从深层上探析“V什么V”句式的句法结构、语法意义、语用功能和形成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拓汉语句法研究的新思路。空语类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对句法结构进行动态的研究,分析各种特殊句
学位
露丝·尾关是当代著名日裔美国作家,其小说荣膺多项国际文学奖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创作同时闪现着美式的实效进取与东方的静笃圆融,是一位既具个人风貌又蕴涵着世界性因素的作家。本文以身体为视角,以现代性为背景,借助身体理论对日裔美国作家露丝·尾关的三部小说做了系统性的研究。除去引言与结论之外,该研究共用了三部分来探讨露丝·尾关小说中身体困境的聚焦、反思与身体的重构。第一章规训与戕害:现代性樊笼
学位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通过哈姆莱特的复仇情节展现了一个受制于法律与伦理困境又内心矛盾的复仇者形象。论文主要以法律与伦理视角解读哈姆莱特复仇的正义性,并结合诗性正义理论探究哈姆莱特的复仇。“诗性正义”是以人文主义的批判思路,是基于人性与法律、伦理而做出的正义裁判,通过文学想象和移情,同情每人的伦理处境,重视人的主体性,达到的是虚构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的中立。剧中,哈姆莱特复仇是为实现法律与伦理上的
学位
汉语旋转类动词是汉语动词词汇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运用语义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汉语旋转类动词展开全面研究。本文在研究前,在“旋转”词典释义的基础上,结合“旋转”的运动语义特征,重新界定“旋转”的意义,并依据其释义找出全部符合标准的汉语旋转类动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首先根据旋转类动词运动轨迹的虚实,将旋转类动词分为路径类、动作类以及抽象类旋转动词,并依据语义区别性特征,归
学位
江陵地区地处湖北中部偏南,位于江汉平原腹地,自然气候适宜,地理环境优越。江陵作为荆州核心区域所在,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都会之一,自春秋时期楚王建都至清末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封王置府的战略要地,其政治、军事、经济地位突出已不言而喻。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黄金盛世,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也是江陵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唐代,江陵的经济地位首次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