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生产力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但从总体上看来,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研究方法的偏颇和价值导向的缺失。面对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及随之出现的新问题,便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刻把握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规定,为了给我国生产力发展赋予价值导向的力量,为了坚信我国“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有必要重新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上来,从马克思的研究思路和立场出发,重构生产力理论中“自主活动”的价值导向及“现实的个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出发点——“现实的个人”。首先通过考察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进程中的各种观点,分析其生产力理论发展进程中价值导向偏颇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局限,进一步考察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点的形成进程,并对这一出发点的内涵规定和基本特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做了初步的探索,即“现实的个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体,是维持生命存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体;而生产力发展为“现实的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证,“现实的个人”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导向。这样以来,“现实的个人”就既辩证又唯物的成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出发点,成为整个唯物史观的出发点。第二章研究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规定,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首先从生产力理论总体规定上予以考察,并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的四要素规定做了详尽的论述,最后得出生产力应以“自主活动”为发展方向。第三章是关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及我国的实践的研究。本章首先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总体启示进行阐述,进一步论证“现实的个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最后,通过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在我国的实践成果,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发展观”做了初步的考察,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予以分析,并对我国的发展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本文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的探索是粗浅的,不断深化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及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解读,这既是理论的必然,也是现实的呼唤,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