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内涵的不断丰富,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解释工具,已成为当今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社会资本这个以前未被考虑但却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被引入其中,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经济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相关的研究文献呈指数级增长,具体在民主建设、经济发展、集体行动以及微观经济主体收入增长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从已有的文献研究中也可以看出,首先,国外对社会资本的研究虽然众多,但是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及分析框架。国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国外研究的引介以及分析社会资本在企业发展、农民务工的作用等方面,针对农户社会资本并分析其增收效应的研究并不多。其次,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仍然在发展中,国内研究在微观层次对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资本测量一般采用边燕杰(2004)的网络测量法。尽管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不能因此完全替代社会资本,所以本文针对国内实际情况,可能在测度社会资本的指标体系方面有所发展和改进。再次,对于农民的增收问题,国内学者从城市化视角、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等视角进行过大量论述,但是从社会资本视角定量讨论农民增收的文章相对匮乏,这也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任务。
本文一方面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借鉴社会资本测度的理论框架,构建反映农户社会资本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采用了四川省统计局系统在相应地区的农户收入监测户为观测样本,以2006年7月和8月间进行实地面访获得的调查数据和相应的经济总量数据为依托,借助SAS、SPSS及Excel等多种统计软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以及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农户社会资本的测度、影响因素及其增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各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这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写作目的及意义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农户、资本及社会资本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再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述评。然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作了说明;最后简述了论文的准备工作,包括调研地点的选取和资料的收集。
第二章为农户社会资本的测度与分析。该部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社会资本总量指标,并利用非参数分析法将典型地区和典型村庄的社会资本及社会资本各要素进行对比,得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含量越高的结论。其中,结构型社会资本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呈现正相关,而认知型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则正好与此相反,呈现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信任程度反而越低的独特现象。
第三章是农户社会资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户主的年龄和受教育情况、农户对社会资本的培育以及是否有电话等是影响社会资本的主要因素,说明户主的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对社会资本的培育程度越高或者拥有电话,农户社会资本就越多。另外,户主的政治面貌以及是否担任行政职务也对农户社会资本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户主是党员、担任了行政职务的农户社会资本含量平均来说会更多。从影响社会资本的主要因素来看,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个体社会资本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资金去投资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等基础环境改善在农户社会资本增进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为农户社会资本与增收效应的相关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各个构成要素对农户收入的增加均有显著的影响,而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中,只有信任和互惠对农户收入产生较为显著的促进影响。通过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农户社会资本的含量会影响到其对收入状况的评价。拥有社会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认为近几年来收入得到了较大改善,对现有的收入感到满意的可能性自然更大,对未来家庭收入的增加也更倾向于持乐观的态度。
第五章是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其测度虽然较为困难,但是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指标体系和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际测量的探索;(2) 农户社会资本总量有着显著的地区差异;(3) 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具体化的实证结果为增加农户社会资本的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4) 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增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社会资本视角促进农民增收是一条显著并且有效的途径。结合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五点政策建议:(1) 引导农户主动加强社会资本的培育,不断提高社会资本水平:(2) 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确立市场意识;(3) 加强落后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发展大环境;(4) 加大落后地区农村教育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5) 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