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韧ZrCoCu合金的制备及强韧化机理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合金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材料的塑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有更高的需求。大多数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而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金属间化合物在室温的条件下塑韧性较差。因此,如何提高金属间化合物的综合力学性能(高强、高韧和高塑性)成为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分别以B2结构的ZrCo基和ZrCu基合金为研究对象,以高纯Zr、Co和Cu为原料,采用水冷铜模吸铸技术制备Zr-Co-Cu合金试样。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光学金相显微镜(O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自动转塔数显显微维氏硬度计、纳米压痕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研究合金成分对该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形变诱导相变(DIMT)及伴随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对合金的强韧化机理,研究表明:不同Cu含量的ZrCo基合金和不同Co含量的ZrCu基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差异较大。随着Cu元素含量的增加,Zr50Co50-xCux(0,5,10,15,20,25 at.%)合金由单一的B2结构ZrCo相组织转变为B2结构的ZrCo相和ZrCu相两种复相组织,且合金的晶粒细化,硬度和强度提高,塑韧性下降;室温压缩变形后,该合金中产生了新相B33结构的ZrCo相和B19’结构的ZrCu相,表明形变诱导相变效应产生;同时室温变形后的合金的显微硬度都有所提高,这是由于B19’相和B33相及加工硬化使得合金的硬度有所提高。随着Co元素含量的增加,Zr50Cu50-xCox(0,5,10,15,20,25 at.%)合金由ZrCu马氏体相及部分非晶相转变为B2结构的ZrCu相和ZrCo相两种复相组织,合金的晶粒从板条状马氏体转化为树枝晶最后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合金的强度降低,而塑韧性上升;对比室温压缩变形后,该合金中产生了新相B33结构的ZrCo相和B19’结构的ZrCu相,表明形变诱导相变效应产生,而且变形后XRD衍射峰出现漫散射峰,说明形变促使合金有转化为非晶合金的趋势;发现室温变形后的合金的显微硬度都有所提高,合金中产生的非晶相、B19’相、B33相和加工硬化导致合金硬度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正交方法研究了玄武岩纤维表面等离子体和马来酸酐单体接枝组合处理对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EP-FRP)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丙烯酸单体接枝处理纤维表面对玄武岩纤维、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PF-FRP)力学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了以酚醛树脂为胶黏剂,高性能纤维表面马来酸酐接枝处理对纤维增强杨木单板层积材(LVL)力学性能的影响。该项试验结果对高性能纤维增强杨木
为了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家将目光聚焦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最新发展方
一直以来,企业绩效都是衡量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学者们对其进行的研究从未间断过。相较于发展阶段已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新创企业的运营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CEO在企业中更易掌控“话语权”以及“自由裁决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将企业绩效作为切入点,探讨作为新创企业高管层核心的CEO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在探讨CEO权力对企业绩效的主效应之外,引入CEO的社会连带作为二者的调节变量,分
随机近似方法是求解机器学习中的大规模优化问题最有效的算法,其中随机一阶算法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而随机二阶算法的研究还比较少.随机一阶算法需要大量的迭代,为
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海量数据的积累,深度学习在众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然而,能够真正帮助机器理解人类语言的自然语言理解任务仍然是自然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最大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江汉平原的耕地生产潜力展开评价和挖掘,既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又能增强国家粮
从2014年开始短短几年时间,我国PPP项目就超越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规模。PPP项目在规避预算限制和债务限制方面的优势对公共部门决策者有很强吸引力,很多短期内公共部门无
本毕业设计采用新闻作品的形式,选用解释性报道体裁,试图选取中国第一渔村作为切入点,以桐照渔村近十年来随着政策变动而引发的种种改变为背景,观察生活在这座渔村中的90后本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由于其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小、比能量高、噪音低以及燃料范围广等优点,使得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直接以醇类等有机小分子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是还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比如阳极催化剂的成本较高,活性较差等都制约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关于
近期,深度生成式模型在高维数据生成、数据域迁移等领域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与用于分类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不同,深度生成式模型会在训练过程中对数据分布进行建模,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