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多肽促施万细胞增殖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ni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牛膝多肽加入不同时间后对原代培养及在体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时施万细胞增殖功能的促进作用,并探讨牛膝多肽促施万细胞增殖过程的作用机制及关键调控基因,进一步研究牛膝多肽对施万细胞的整体作用及机制分析,有助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靶点的探寻,为牛膝多肽用于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思路。
  方法:
  1.体外培养原代施万细胞。分别加入完全培养基(Control组)、含牛膝多肽的完全培养基(ABPPk组)、含NGF的完全培养基(NGF组),分别于加入后不同时间点(15min、0.5h、1h、2h、3h、6h、12h、24h),通过CCK8、细胞周期检测、EdU增殖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Ki67)的蛋白及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确定施万细胞的增殖变化。
  2.制备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分别在损伤神经外膜下显微注射生理盐水(Control组)、含牛膝多肽的生理盐水(ABPPk组)、含NGF的生理盐水(NGF组),于术后不同时间点(1d、4d、7d)取大鼠损伤段坐骨神经,通过Westernblot及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光镜观察施万细胞增殖情况及神经形态变化。
  3.全转录组测序及施万细胞增殖调控机制分析。体外原代培养的施万细胞分别于加入完全培养基(Control组)、含牛膝多肽的完全培养基(ABPPk组)、含NGF的完全培养基(NGF组)后,分别于加入后15min、0.5h、1h、2h、3h、6h、12h、24h不同时间点获得各组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分别对Control组、ABPPk组及NGF组所有时间点的施万细胞增殖功能相关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比较ABPPk与NGF促进施万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异同点;通过IPA数据库对施万细胞增殖功能相关基因进行分析,进一步结合miRNA及lncRNA数据进行ceRNA网络调控分析。
  4.ABPPk对施万细胞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对全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IPA数据库对ABPPk组及NGF组的数据进行CanonicalPathway以及DiseaseFunction的各个时间点的比较分析、Cluster聚类分析及GO分析,并通络IPA数据库对施万细胞不同功能(施万细胞迁移、分化及成髓鞘等)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时间点进行WGCNA分析,比较ABPPk与NGF的作用机制异同点,寻找ABPPk与NGF作用的关键功能基因。
  结果:
  1.体外研究结果显示,ABPPk可以有效促进原代施万细胞增殖。ABPPk加入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周期改变、EdU染色增多、PCNA及Ki67蛋白表达增加。
  2.体内研究结果显示,ABPPk可以明显增加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段的施万细胞增殖,并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种施万细胞增殖现象愈加明显。
  3.全转录组测序及对施万细胞增殖功能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BPPk组早期15min主要有Pmp22、Mmp9、Egr2、Lama2及Gdnf等基因介导施万细胞增殖作用,而NGF组早期15rmin正调控的基因较少,主要有Pmp22、Egr2、Erbb2及Cnd4等;0.5h~3h两组高表达的基因还是有一定的相同点;12h时两组基因均以负调控为主;24h时又都有很多基因恢复正调控,ABPPk组主要有Ccnd3、Lama2、Nrg1、Sdc3、Cdc42等,而NGF组主要有Erbb2、Cnd4、Rnf10、Ccnd3、Sdc3、Cdc42等。
  4.Comparsionanalysis分析结果显示,ABPPk组主要参与ProteinKinaseASignaling,NF-κBSignaling,mTORSignaling,IntegrinSignaling等信号通路,以及与分子转运、轴突生长、神经传递、细胞运动、突触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而NGF组主要参与IL-8Signaling,CREBSignalinginNeurons,IntegrinSignaling,EphrinReceptorSignaling等信号通路,并且主要与细胞运动及迁移、分子转运、突触传递、神经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比较发现ABPPk组与NGF组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有很大的不同,而在生物学功能上有一些相同的功能,但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在不同时间点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5.Cluster聚类分析发现,ABPPk组早期主要有Unc5b、Tecpr1、Paqr4、Mrc2及Sgk1等基因高表达,起早期调控作用,24h时有一个区域的基因出现比较强烈的高表达,主要包括Pmnl3、Commd2、Erbb2、Prx、Vasp及Nrg1等基因。而NGF组出现基因高表达的区域与ABPPk组有很大的不同,早期高表达基因比较分散,24h时也有一个区域的基因出现比较强烈的高表达,主要包括Mtfr2、Dock7、Usp1、Vps16等基因。
  6.GO分析结果显示,ABPPk组早期主要参与的功能有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production,responsetoATP,positiveregulationofaxonextension等;中期主要参与neuromuscularjunctiondevelopment,regulationofaxonextension,bloodvessellumenization,negativeregulationofneurondeath等生物学过程;后期主要参与的功能有regulationoftissueremodeling,regulationofshort-termneuronalsynapticplasticity,neuronprojectionextension,negativeregulationofdendriticcellapoptoticprocess等。NGF组早期主要参与的功能有neurotrophinsignalingpathway,responsetoATP,positiveregulationofaxonextension等;中期主要参与的功能有regulationofmyelination,neurotransmitterreceptorbiosyntheticprocess,neuronprojectionmorphogenesis,negativeregulationofneurondeath,positiveregulationofneurondifferentiation等;后期主要参与的功能有axonensheathment,negativeregulationofdendriticcellapoptoticprocess,glialcellfatecommitment,positiveregulationofdendritemorphogenesis等。
  7.施万细胞不同生物学过程分析结果显示,施万细胞迁移功能相关的46个基因中,ABPPk组与NGF组均主要与Rac1、Vegfa、Pmp22、Bdnf、Pxn等基因密切相关;施万细胞分化功能相关的33个基因中,早期ABPPk组通过Egr2介导,而NGF组通过Igf1基因介导,两组主要均有Dock7、Lamc1、Nrg1等基因密切相关。成髓鞘功能相关基因共266个,ABPPk组与NGF组在这个过程中均有很多基因参与其中,如Rxrb、Sgk1、Gabbr1、Cntn1基因等,均在两组中多个时间点特异性表达,但是两组中每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8.WGCNA结果显示,ABPPk组主要与组蛋白去甲基促进转录、应对缺血、ABC转运蛋白促进物质交换、正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增殖表观调控、核糖体生物发生增多、防御信号、WNT通路调控等功能模块密切相关;NGF组主要与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负调控下行、细胞周期正调控、、核糖体组分、糖稳态、鞘脂类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分裂及可变剪接、PI3K等功能模块密切相关。
  9.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关键基因的检测结果与全转录组测序结果随着时间变化表达趋势相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关键调控基因在各组均有翻译表达并且和施万细胞共定位表达,表明其在ABPPk作用于施万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结论:
  1.ABPPk具有显著的促进施万细胞增殖作用,且与Erbb2、Pmp22、Nrg1、Foxo3、Egr2等基因密切相关;同时,参与施万细胞增殖的调控基因种类与NGF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作用时间有差别。
  2.ABPPk与NGF作用于施万细胞,在不同阶段对于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轴突延伸、突触重塑等生物学过程均有调控作用;但较之NGF组,ABPPk组还参与血管管腔化及组织重塑的生物学过程调控。
其他文献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作为一项新兴的膜过滤技术,仅依靠渗透压驱动水分予自发地通过半透膜从水化学势高的原料液部分渗透到水化学势低的汲取液部分。该技术已在海水发电、污水处理和应急救援等领域成功应用。与压力驱动膜过滤技术相比,FO技术具有无需外加驱动力、水回收率高和膜污染趋势小等优势。但其应用和发展仍受汲取液反向溶质渗透、再生方法复杂和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制约。例如,工业化应用中常采
氨气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典型大气污染物,过度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产生严重威胁。氨选择性催化氧化(NH3-SCO)是一种利用催化剂的作用将氨废气转化为无害氮气的新兴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铜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由于其在低温区良好的催化活性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催化剂。但目前复合金属氧化物体系中催化剂的结构与组分间协同作用的关系还不清楚、仍缺乏对协同作
纳米多孔金属作为一种高活性,高选择性的绿色非均相催化剂,是一类具有特定三维双连续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纳米尺度的孔隙、可控的孔隙尺寸、良好的表面化学组成、高导电和导热性以及良好的延展性使其备受关注。近些年来,纳米多孔金属材料以其易于制备、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易回收重复利用以及长期稳定的特点作为非均相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被认为是一类绿色、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研究了
学位
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非共价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特别是发光共价有机框架(COFs)与氢受体和氢供体有机小分子之间的分子间氢键作用。本文采用发光COFs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室内污染物甲醛和甲醇,进而探究激发态氢键的动力学本质。相关内容和结果如下:1、首先,通过对电子激发态下发光聚芘共价有机框架和甲醛(PPy-COF-HCHO)之间的分子间氢键动力学的研究
学位
碳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兼容性而备受关注。碳纳米材料具有多种形貌,其中碳纳米线圈由于具有微纳尺度上的独特三维螺旋形貌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碳纳米线圈的螺旋形貌使其不仅具有区别于其他碳纳米材料的电学特性和热学特性,同时还具有轴向可拉伸特性和大比表面积,因此碳纳米线圈在微纳机电系统、高灵敏应变传感器、近红外光吸收与利用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碳纳米线圈力学、电学特性的研究较为充
学位
近年来,发光开关材料在各种技术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Pt(ⅡⅡ)配合物由于具有丰富的发光性质、长寿命激发态等优点成为多功能发光开关材料的良好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Pt(Ⅱ)配合物发光开关材料中,绝大多数开关材料仅对一种信号刺激产生响应,且未见其应用于对常见苯系物的检测识别与信息安全存储方面的报道。本论文设计合成了 10种基于三甲基硅乙炔基菲咯啉的Pt(Ⅱ)炔配合物,系统的研究了这些配
学位
羧酸是一类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和生物中间体,可以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通过生物转化法进行生产。由于羧酸亲水性强且浓度低、发酵液中副产物和杂质较多,下游的分离过程复杂繁琐,使得分离操作成为限制羧酸大规模生产的瓶颈。为此,开发经济高效的分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盐析萃取技术分离发酵液中的羧酸;通过绘制不同盐析萃取体系的双结点曲线,探究其成相规律和特点;系统地研究了不同
学位
通过甲苯和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制取苯乙烯是一条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苯乙烯生产路线。本论文通过对铯离子交换的X型沸石(CsX)、碱金属氧化物改性CsX沸石,以及上述沸石与氧化硅负载的硼酸(B2O3/SiO2)相结合形成的催化剂体系开展系统的甲苯甲醇或甲苯甲醛侧链烷基化反应研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具体如下:  本文首先制备并表征了不同铯离子交换度的系列CsX沸石样品,研究了该系列样品的甲苯甲醇侧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苯和乙烯烷基化制乙苯及乙苯脱氢路线制取苯乙烯。以产能过剩的甲苯和来源丰富的甲醇为原料,采用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制取苯乙烯是一种潜在的低成本、低能耗生产苯乙烯的工艺路线。本论文系统地综述了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制苯乙烯和乙苯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讨论了对该反应有效的催化材料—FAU沸石的研究现状。深入地研究了沸石拓扑结构和性质对催化性能
氧气的检测在诸多与化学工程学科涵盖的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氧气检测的传统方法有标准碘量法和Clark电极法,但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都因各自的缺陷而受到限制。如今,光化学氧传感器都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其具有如下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样品预处理过程简单、对检测设备的要求低、无需消耗分析物,由于不易受电磁干扰,所以可以远距离传输信号,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实时检测。目前,通常采用动态碰撞理论来解释氧传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