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基催化剂在NH3--SCO中催化性能及组分间协同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ezh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气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典型大气污染物,过度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产生严重威胁。氨选择性催化氧化(NH3-SCO)是一种利用催化剂的作用将氨废气转化为无害氮气的新兴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铜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由于其在低温区良好的催化活性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催化剂。但目前复合金属氧化物体系中催化剂的结构与组分间协同作用的关系还不清楚、仍缺乏对协同作用的调控手段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及协同作用对氨物种氧化历程的影响需进一步探讨。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合成Cu-Ce-Zr,CuO@CeO2,Cu2O-CuO组分递减的催化体系,逐步清晰活性组分与助剂、活性组分与活性组分间的协同作用。通过调节协同作用,实现提高催化剂氨氧化活性的目的。结合氨物种的吸附-活化过程和中间态-产物的生成过程,探讨协同作用对氨氧化反应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分别合成Cu-Ce-Zr-SOL(溶胶凝胶法),Cu-Ce-Zr-HP(共沉淀法),Cu-Ce-Zr-IW(湿法浸渍)三元体系催化剂,系统研究CuO活性组分与助剂间协同作用对NH3-SCO的影响。结果表明,Cu-Ce-Zr-SOL催化剂中组分间协同作用促进了最多的高分散CuO和Cu-Ce-Zr固溶体,有利于NH3在Lewis酸性位的吸附和氨物种氧化中间态(NOx)的积累,促进催化活性的提升,NH3在230℃可实现完全转化,N2选择性90%以上。而Cu-Ce-Zr-HP和Cu-Ce-Zr-IW催化剂由于弱的NH3吸附能力、Brφnsted酸性位的限制以及较少的NOx中间态生成,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研究中还发现氧物种参与反应的形式与温度有关,低于220℃时,催化剂中表面氧物种的活性高于气态氧,优先与吸附态氨物种发生反应。而气态氧在高于220℃的温度区间能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能力,同时促进N2的生成。
  (2)为实现CuO-CeO2两组分间协同作用的可控性,首先采用牺牲模板法将CeO2组分定向且有序地引入CuO表面,并通过对局部水解反应的控制,调节CeO2对CuO的逐渐包裹,最终制备出拥有多孔道结构、清晰CuO-CeO2界面的CuO@CeO2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显示,CuO-CeO2间的协同作用是以Cu-O-Ce的形式存在,改变制备条件可有效地控制Cu-O-Ce结构的生成。拥有最多Cu-O-Ce结构的CuO@CeO2-8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活性和N2选择性,240。℃可将NH3完全转化,N2选择性达到90%以上。通过对CuO@CeO2催化剂中NH3吸附-活化过程的研究得出,Cu-O-Ce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催化剂的NH3吸附能力,并将氨物种氧化成NO中间态,进而促进催化剂内部的SCR(iSCR)反应地进行。
  (3)采用液相还原法合成Cu2O催化剂应用于NH3-SCO,并探究Cu2O表面重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Cu2O在氨氧化反应中结构的演变过程可知,预处理温度直接影响Cu2O重构过程,有效地控制CuO层的形成,可获得结构稳定的单组分双活性位Cu2O-CuO混相结构催化剂。通过对Cu2O,CuO间协同作用的调节,促进催化剂的氨氧化性能。研究发现,Cu2O在反应气氛下经过250℃预处理后得到的Cu2O-250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最佳,可在210℃将NH3完全转化,并具有88%以上N2选择性和较好的抗水性能。
  (4)结合表面元素分析(XPS)、氨气程序升温(NH3-TPD)、原位漫反射红外(DRIFTs)技术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系统研究O2和NH3分子在处于不同重构阶段的Cu2O催化剂(Cu2O,Cu2O-CuO,CuO)表面的活化过程。结果发现,Cu2O催化剂表面只存在O2的分子吸附,而Cu2O-CuO混相结构表面对O2分子有强吸附作用的同时可将O2分子解离成O原子,且这种作用强于CuO催化剂。研究还发现Cu2O-CuO催化剂表面会生成稳定的双齿配位硝酸根物种(bi-NOx),有助于促进低温区间的iSCR反应路径,提高低温活性和N2选择性。而Cu2O与CuO催化剂表面分别形成单齿(mono-NOx)和桥键(bridg-NOx)硝酸根物种,产生大量的NOx副产物,导致N2选择性降低。
其他文献
通过C(sp3)自由基与磷自由基交叉偶联构建C(sp3)-P键是自由基化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论文为解决该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部分的研究:1、由脂肪族酰基过氧化物形成的C(sp3)自由基的膦酰化反应本部分首先进行了肼基甲酸酯与吲哚、嘧啶和吡啶衍生物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脂肪族羧酸与有机膦试剂在铜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烷基膦酰化物。研究表明:各种脂肪族羧酸,包括C4~C16的直
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稀土金属路易斯酸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的合成及其在极性烯烃聚合中的应用,此外还涉及了茂稀土金属烷基配合物催化的胺基硼烷类化合物脱氢偶联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于新型三齿NNP配体阳离子型稀土/膦分子内FLP的合成及其在小分子活化和极性共轭烯烃聚合中的应用。设计合成了基于新型三齿NNP配体L1的阳离子型稀土金属芳氧基配合物[L1RE(OAr)][B(C6F5)4][RE
学位
近期,银纳米线透明电极作为氧化铟锡(ITO)的替代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它能用于多种电子设备,如触摸屏、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显示器等。通过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银纳米线;采用旋涂法和叠层法在PET和玻璃基体上制备了银纳米薄膜;采用溶胶凝胶法、逐层沉积法和旋涂法添加不同条件合成的银纳米线制备了金属氧化物/银纳米线薄膜;利用XRD、SEM、TEM、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对制备
学位
拓扑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环状聚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拓扑结构,由于末端基团的消失,因此与其线性前体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性能差异,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但其合成较为困难。近年来,得益于可控活性聚合与高效点击化学的发展,许多复杂拓扑结构以及功能性环状聚合物被相继报道。其中,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与叠氮和炔基之间的点击化学(CuAAC)相结合的方法最为常见。然而,并非所有
学位
贷款组合的核心风险是信用风险,它源自于贷款借贷方的违约可能性。贷款组合优化方法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组合优化方法寻求资本的合理配置,能够帮助投资者平衡安全性与盈利性,确保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最大化投资收益,或在可接受的预期收益范围内,最小化风险。然而贷款组合优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两个难点:一是贷款的历史数据较少、甚至缺失,如何在历史数据缺失的条件下准确度量信用风险并实现组合优化?二是贷
苯并吩噁嗪基染料在环境传感、生物传感、生物成像、抗微生物和抗癌疗法等诸多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本论文重点研究了苯并吩噁嗪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活细胞成像生物传感和肿瘤光疗中的应用研究。(1)乏氧环境,不但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还可增强肿瘤耐药性。为了研究实体肿瘤中的乏氧程度,我们开发了一个对氧气敏感的红光发射双光子(TP)荧光探针(NPR)。该探针将对硝基苄基作为硝基还原酶(NTR)
学位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设备和仪器的轻型化,小型化,微型化及智能化已经形成发展趋势。纳米材料,纳米结构和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这种发展趋势提供了条件和动力。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对纳米材料与器件的重点发展要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研究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自组装和功能化的研究需求。近年来,我国材料制造行业发展迅速,应用纳米材料生产加工电子设备为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提供可能,尤其
学位
近年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包括超级电容器(SC),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FC)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能源装置的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能量存储装置中,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高的功率密度,充放电速率和循环稳定性而受到高度重视。然而,低能量密度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除能量存储外,能量转换(技术)对于实现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也非常关键,氧还原反应(ORR)是可持续能量转
学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因具有轻质高强的优良特性而成为当前飞行器制造的优选材料之一,中国C919飞机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2%,美国波音787和欧洲空客A350XWB的复合材料用量均超过50%。以CFRP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已经成为衡量高端设备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复合材料核心制造技术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国积累了一定的复合材料连接基础理论和装配技术,但在
学位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作为一项新兴的膜过滤技术,仅依靠渗透压驱动水分予自发地通过半透膜从水化学势高的原料液部分渗透到水化学势低的汲取液部分。该技术已在海水发电、污水处理和应急救援等领域成功应用。与压力驱动膜过滤技术相比,FO技术具有无需外加驱动力、水回收率高和膜污染趋势小等优势。但其应用和发展仍受汲取液反向溶质渗透、再生方法复杂和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制约。例如,工业化应用中常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