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药物归经”的经络理论运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04752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络理论不仅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同时也不同程度指导着中医其他各科临床,是中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医家重视。药物归经就是以经络理论指导用药的一种理论方法。药物归经的方法和内容,蕴含着前人对经络的理解认识。站在针灸学的研究角度,探讨药物归经中对经络的运用,以及这种方法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将更全面地展现古人所认识的经络理论,深化今人对经络理论的理解认识,拓展经络理论研究的范围。同时,也是全面认识中医理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对药物归经的研究,多是站在中药学的角度,研究重点几乎全部放在中药功效方面:而针灸界又将药物归经视为中药研究领域,所以,对古代药物归经所相关的经络理论认识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影响我们对经络内涵、经络理论的全面认识。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药物归经方法中蕴含的前人对经络理论的理解认识,为深入理解和正确解释经络理论,提供更宽阔视野和文献基础。因此,涉及药物归经的文献收集范围下限为清代,主要集中在从金元到清朝的重要本草文献,唐宋及以前的主要运用经络脏腑辨证的文献。本研究主要以文献、医史、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从文献、医家和时代背景的角度,以药物归经的有关经络内容为研究重点,通过比较分析,探讨药物归经的经络理论运用及认识。论文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1.药物归经的主要文献与方法比较基于三十余部主要相关医药古籍分析,认识经络与药物运用的关系:早在《神农本草经》成书时代,已有用脏腑经络来表达药物主治功效部位的意识。东汉《伤寒杂病论》、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著作所建立起的用药体系中均十分重视经络的意义,这对后世药物归经的的形成,有深远的潜在影响。宋代《和剂局方》《证类本草》《本草衍义》和《小儿药证直诀》中,用经脉概括方药功效的现象已经出现,尽管这种对经脉的运用多数仍较笼统,但已开始有所细化,如阳经、足三阴经,具体如肾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等,并出现“脏腑气——脏腑经”这样涉及对方剂和药物作用的经脉表达形式。金元医家张元素临床用药言及藏象时刻不离经络,所认为的“药物归经”是根据藏象经络系统辨证,归纳病因病机而来,这种用经络理论对药物主治功效进行归类的思想,被后世一些医家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归纳发展完善,最终成为专门药性理论。其徒弟李东垣,以脾胃之气为理论核心,借助经络影响着其他脏腑的功能,直接应用经络理论概述方药主治,按照气口与人迎对比脉诊分“经”用药。王好古师承张元素和李东垣,这些学术传承特色在其所撰《汤液本草》中多能有所体现,而在“药物归经”方面成就比起张元素更是显而易见的,对更多的药物配合三阴三阳及十二经脉,归纳阐述这些药物的归经认识,从而反映其在中药运用中对于经络理论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方法。明清时期,《玉机微义》以脏腑经络定位方剂主治,更能体现的是“方剂归经”与“药物归经”之间的相互影响。《银海精微》根据“五轮八廓学说”和瞳神大小选方用药等眼科特色理论,重视“目为五脏之精华,一身之要系”的认识,以及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所设立的通过调理治疗全身来达到治疗眼睛疾病的方药,对于理解经络理论在眼科临床上运用特色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叶天士在其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药物归络”的络病诊疗理论。沈金鳌第一次把“归经”作为一个药性名词提出来,并总结了历代本草书中有关论述归经的内容,把“引经”、“向导”、“行经”、“入”、“走”、“归”等名词统称为“归经”,进一步模糊了前人归经概念。《得配本草》中存在药物归“奇经”和归“十二经”等多种经脉认知方式,提示中医在临床中应用经络理论辨证选方用药时候,不同医家侧重理论思考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徐大椿在应用经络理论时候,主要沿着张仲景三阴三阳病的认识,将经络作为一种受邪传变的部位,用以概述疾病的发展阶段,进而为选方用药作准备。王清任通过解剖实证,努力改正古人对于脏腑经络认识错误及矛盾,对于经络理论认识有其独特之处,创立的方剂不多,至今应用甚广,体现了其对于经络理论的独特认识和运用方法。包诚首先按照手足三阴三阳脏腑经(包括手少阴肾经分出的命门)对药物主要趋向性进行归类,然后针对每一味药物又同时按照性味、所入脏腑及功效进行概述,从药物“归经”与“归脏”结合,并以经络统脏腑,对药物主要功效特点进行药性理论探索,该过程很好地解决了药物归经从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在归经与归脏之间一直存在的混乱模糊状态,应该说属于一种将经络理论及所属脏腑广泛应用到药物分类概述中的一种较为理性思考,该方法确实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医家在临床上重视经络理论指导用药的思路,类似还可结合同时代《本草分经》。张鲁峰结合自己临床实践,除了将十二经与五脏五行八卦结合以外,还同时更加重视肝经和阴阳营卫气血升降理论证论治,对于张仲景六经亦采取的是经络与阴阳表里分部认识结合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藏象经络理论的整体关系性。《喉科秘诀》所体现的有关“方药归经”的经络理论运用,主要表现在对于四张方剂的归属经络上面,极具有喉科临床代表性。莫文泉从药物作用机制考虑对“药物归经”的概念提出质疑,强调“汤液治病,分气味不分经络,与针法大异”,在《研经言》中并没有认可药物归经理论,并为此提出一些理由,这些理由至今仍然存在,值得思考。周岩对药物所归属经络进行适当阐释思辨,有些认识限于时代背景虽然存在牵强之处,但还是体现了作者在西学东渐时期,对于传统经络理论更深刻的认识体会。2.药物归经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唐以前、宋金元、明清等中医历史上三个主要不同时期,以及药物归经形成以后不同医家之间相关学术思想的比较分析,归纳“药物归经”中经络运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方药运用启发;方剂归经对于药物归经形成的影响;特殊时代背景的影响;腧穴归经的启迪等四大主要因素。3.经络理论的运用方法及其经络认识并进而对古代医家在药物临床中运用经络理论的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经典的经脉循行和病候为归经依据,药物作用的说明——由血气而经脉,方证对应及经脉脏腑关系推论,及引经药意义与所引之经等。对药物归经中所反映的经络理论认识,主要从药物与“脏腑系”关系、对奇经八脉的运用与认识、经脉与脏腑的关系认识等三个角度予以分析。总之,经络理论与药物运用关系,早期主要应用在方证、药证分析上面,而药物归经的出现,体现了经络理论在临床用药上面的新的应用价值。以往对于药物归经之“经”的认识,多是建立在将脏腑与经络理论孤立的基础上去进行对比,难免会产生药物“归经”和“归脏”之辨,药物所归之经,已不完全基于经络循行部位和主治症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000年美国编写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是否能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应用。方法在心理卫生人员的指导下,由中小学生的班主任填写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每位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
目的对妊娠合并单脐动脉的患者围产期结局进行探讨,为今后临床对单脐动脉孕产期咨询和临床处理以及胎儿宫内监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诊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水果生产及果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果汁加工可以使自然落果、残次果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特别是一些营养价值高但又不宜鲜食的野生和半野生水果资
智慧课堂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智慧课堂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的题海战术,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与高效性,也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与研究,发现目前对智慧课堂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实践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为了让智慧课堂融
以往关于山地城镇景观设计多是从二维的角度进行研究,本论文突破传统研究山地城镇景观设计的方法,从三维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探讨营造山地城镇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粉煤灰纤维用于造纸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粉煤灰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生产过程及其产业化情况,并着重探讨了提高粉煤灰纤维分散性、提高含量粉煤灰纤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在构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谐德育体系理念,坚定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德育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政府的回应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公众"微"问政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断提升,及时有效地回应公众问题和诉求是当今政府推进民主化进程,实现和谐共治的重要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自愿性信息披露也不断增长,强化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研究,对推进和指引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构建一个合适的上市
利用会计研究法、"分类加权的FA-DEA"法、事件研究法以及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整体上市前后样本公司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建立理论模型解释实证发现.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