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视觉隐喻和空间转向这两个角度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切入点,对当代视觉文化进行哲学分析,揭示出隐藏在视觉文化背后的视觉隐喻和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和学术中“空间转向”的倾向。论文包括引言、五章正文和结论。引言说明当前美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所处理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指出,在中国和西方,眼睛作为五宫中最具优越性的器官历来都受到思想的青睐。柏拉图对两种眼睛的划分,使心灵之眼成为通达集真善美为一体的理念的唯一的、也是最完美的途径。随着柏拉图的理念最终演化为在西方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形而上学传统所追求的终极本质,眼睛也进入了西方的形而上学之中,并被用来指称一切和终极本质相关的性质。另一方面,眼睛在哲学领域中的这种重要地位也有助于它在人类文化的其他领域中产生影响。第二章分析了视觉中心主义和视觉的文化象征意蕴,同时探究了眼睛的历史性问题、图像时代的基本性质和图像时代美之表现形式。第三章讨论了作为背景的现代性的诸种概念,分析视觉隐喻与身体、空间转向的相互关系。第四章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中对视觉隐喻的破译,重点阐释以下思想家:本雅明和鲍德里亚,伽达默尔,马尔库塞和威尔什,保尔·利科和罗兰·巴特,胡塞尔和梅洛·庞蒂,海德格尔和德里达,西美尔。第五章是视觉文化的个案研究,运用前面的理论对当代电影、电视、手机、图像再现中的女性等文化现象进行哲学分析。论文最后指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连续的整体,在后现代性的空间转向中,视觉从以前向精神的靠拢转而回归身体,相应地,图像也展示出全新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导致了生活世界的图像化和审美化,当代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体现生活世界图像化和审美化的经验领域与实践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