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关系主义者看来,群际偏见是偏见持有者、偏见对象共同建构的结果。为了解偏见持有者如何建构偏见,偏见对象如何建构偏见知觉,以及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如何借助话语进行偏见意义的建构,本研究采取了实验法、测量法和焦点团体访谈法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群际偏见的社会建构研究:(1)研究方法:采用3×3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对90名大学生进行眼动研究,自变量分别为群体划分和关注信息。群体划分是在认知层面让被试以为自己属于或不属于某个群体,分为内群体、外群体和控制组三个水平;关注信息是要求被试在阅读群体信息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某一类信息,分为积极信息、消极信息和所有信息三个水平。实验所设置的群体是一个被称为“A族人”的虚拟群体,被试在得知自已是否属于该群体之后,阅读表示该群体的性格特征句子,然后按要求再次阅读并记忆积极、消极或所有信息。因变量既包括后测中对“A族人”的偏见水平,也包括阅读句子时用Eyelink 2000型眼动记录仪收集的眼动指标。除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分析了眼动指标与偏见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2)主要研究结果:①群体划分对偏见中的积极态度维度作用显著,内群体比外群体和控制组有较强烈的积极态度,对提供消极信息的句子阅读时间较短;②了解群体信息会提高对积极兴趣区的加工速度;内群体组对消极兴趣区的后期加工较少;③关注信息对偏见中的消极态度维度作用显著,关注消极信息者比关注积极信息者和关注所有信息者有较强烈的消极态度;关注消极信息的被试在对消极兴趣区的后期加工深度较低;④对兴趣区的早期加工深度与消极态度呈显著正相关,后期加工深度则与偏见水平及其消极态度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第二,偏见知觉的社会建构研究:(1)研究方法:采用测量法对335名城市大学生和669名农村大学生进行了两个研究:①对比了城市大学生的外群偏见和农村大学生的偏见知觉水平;②分析了农村大学生的自尊、外群偏见和外群社会支持对其偏见知觉的影响。(2)研究结果:①城市大学生对农村大学生没有明显的外群偏见;农村大学生的偏见知觉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的外群偏见水平,但城市大学生的偏见水平与农村大学生的外群偏见水平没有显著差异;②自尊、外群偏见和外群社会支持都对偏见知觉有预测作用,共能解释偏见知觉64%的变异;自尊对偏见知觉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但可以通过外群偏见和外群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间接负向预测偏见知觉,三条路线的中介效应均显著。第三,关系性对话中的群际偏见研究:(1)研究方法: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技术,对3组共18名大学进行了有关性别偏见的团体访谈。访谈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让参与者对当前热点性别偏见材料进行讨论,然后引入变革性对话技术,就参与者遭遇的性别偏见和对抗情况进行访谈,最后进行涉及性别偏见的角色扮演,并就扮演情况和大家的发言进行讨论。对访谈内容转录之后,运用Nvivo 10质性分析软件进行类属分析和话语分析,并使用扎根理论的技术建构了关系性对话中的偏见模型,最后结合访谈资料和社会测量法对焦点团体的效果进行了分析。(2)研究结果:①参与者作为关系的集合体,带着各自的关系背景参与到关系性对话中,对性别偏见的意义进行了共同建构,其所建构的意义又成为了参与者新的关系背景;②通过焦点团体访谈,参与者对性别偏见的识别能力增强、认识更为理性、适应偏见的意识有所提高,并能对自身的偏见进行反思、对性别偏见消减的前景更为乐观;③有着低度性别偏见水平和中度对抗偏见水平的女性参与者、有着中度性别偏见水平和低度对抗偏见水平的男性参与者更容易得到其他参与者的认可,团体内关于偏见的的争论较多时,团体总赞同指数较高。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群体划分可以引发内群体偏爱,并通过影响认知过程间接建构群际偏见;现实偏见和作为个体关系背景的自尊、外群偏见、外群社会支持都在偏见知觉的建构中发挥作用;个体带着各自的关系背景参与到关系性对话中来,对偏见的意义进行共同建构,变革性对话技术与适度的对抗偏见对偏见消减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