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镉污染日益严重,已远远超过其环境自净能力。吸附法对重金属污染废水处理极具优势,具备低成本、高效能、易再生等优点。含钙生物材料贝壳粉及骨粉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可作为人工吸附剂碳酸钙和羟基磷酸钙的最佳替代。本研究旨在探究含钙生物材料(贝壳粉、骨粉及其改性材料)对重金属Cd的修复效应及修复机理,以期为重金属Cd污染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以贝壳粉(SP)作为原料,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分析(BET)、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吸附前后材料形貌、孔结构、功能基团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P的主要成分是CaCO3,含有大量的中孔和大孔,表面具有丰富的CO32-官能团,可通过CO32-与Cd(II)的沉淀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在pH较低时,H+通过同Cd(II)的竞争吸附对SP去除Cd(II)产生抑制。Cd(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可用Temkin和Langmuir等温线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是有利吸附,且其饱和吸附量可达161.75 mg·g-1。(2)以鱼骨粉(FBM)作为原料,利用NaOH改性处理,制备高性能镉污染修复材料NaOH改性鱼骨粉(FBMT)。采用一系列上述表征方式对材料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P)。与FBM相比,FBMT新出现一定数目的中孔和大孔,具备了高孔容和平均孔径,且分别增加68.57%和24.69%。NaOH改性后FBMT材料表面-OH、C=O和PO43-等官能团含量增加,显示出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功能材料与Cd(II)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阳离子专性吸附、静电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及沉淀作用。FBM和FBMT对Cd(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FBM和FBMT对Cd(II)的等温吸附过程,对Cd(II)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9.28 mg·g-1增至改性后的22.47 mg·g-1,对应的吸附强度KF值也随之增加。分离因子0<RL<1表明Cd(II)的去除过程为有利吸附。(3)鱼骨粉(FBM)经不同温度(200、400、600℃和800℃)处理后,材料的吸附水蒸发,胶原、剩余有机物及胶原分解中间产物分解,FBM和B200材料以小孔和中孔为主,而B400,B600和B800出现大量的中孔和大孔,且具有较高的孔容和平均孔径,材料表面PO43-官能团数量增加,但不同温度处理后材料主成分仍为HAP。不同温度处理下B200、B400、B600和B800对Cd(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属于有利吸附。改性后,材料对Cd(II)饱和吸附量由9.284 mg·g-1增至37.799 mg·g-1,且在600℃处理下(B600)获得最大饱和吸附量。(4)将B600材料经壳聚糖(Cs)及Fe3O4改性后,生成材料Cs-Fe3O4-B600具有磁响应性,改性后材料大孔消失,孔容和比表面积有所提高,材料表面出现氨基官能团。Cs-Fe3O4-B600与Cd(II)的主要作用机理主要以氨基的络合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pH的变化影响氨基的赋存状态,在较低pH时,H+产生的竞争吸附及氨基质子化产生的静电斥力抑制Cd(II)的吸附。Cs-Fe3O4-B600对Cd(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的限速步骤为化学吸附,为极快速吸附过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属于有利吸附。改性后材料对Cd(II)饱和吸附量可增加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