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午工程全天空气辉成像仪在2011年1月8日至9日利用兴隆(40.4°N,117.6°E)台站OH气辉辐射图像观测到了一个中高层大气bore波动事件。实时观测的多普勒流星雷达测风数据,钠激光雷达数据和TIMDE/SABER OH辐射强度和测温数据用来研究bore的传播特性以及相关的钠密度扰动。此波动由东北向西南方向传播,把天空分成了明显的明暗分明的区域。通过计算此波动的平均相速度为68 m/s,主锋面后的波纹的平均波长为22 km。此物理参量与Dewan andPicard模式估算的结果相吻合。对实时观测的十三陵多普勒流星雷达(40.3°N,116.2°E)测风数据,TIMDE/SABER测温数据分析得知,我们观测到的bore波动事件在由温度和风共同起作用下的水平导管里传播。实时观测的延庆(40.4°N,116.0°E)激光雷达钠密度显示,当此波动经过其上空时,钠密度峰值瞬时的下移被观测到。 子午工程全天空气辉成像仪在2009年11月被安装在兴隆(40.4°N,117.6°E),用来研究中层和低热层区域的重力波特性。利用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一年的OH气辉辐射图像数据,我们研究了短周期的重力波特性,并且第一次报告了中国北方地区上空重力波的季节变化特性。重力波的发生频率夏季和冬季要高于春季和秋季。观测到的重力波水平波长主要集中于10-35 km,观测周期主要集中在4-14 min,水平观测相速度主要分布在30-60 m/s。大部分的重力波主要在经向方向传播。重力波在冬季主要向西南方向传播,夏季主要向东北方向传播。尽管风滤波可能控制着重力波的纬向传播,重力波的源在低层大气的分布不一致可能是导致重力波在不同季节经向传播各项异性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作为当地不稳定性的重要标志,我们也分析了小尺度的波纹(ripple)。同样也显示出季节变化特性,夏季和冬季的发生频率比较高,夏季主要向西传播,冬季主要向东传播。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附近的重力波传播特性,一个OH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被安装在云南曲靖(25.6° N,103.7° E),我们总共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OH气辉辐射数据中提取了200个重力波事件,水平波长集中于10-35 km,垂直波长集中于10-30 km,观测周期主要集中在4-8 min,水平观测相速度主要分布在30-90 m/s。本征周期主要集中在4-8 min,本征相速度主要分布在40-100 m/s。重力波在冬季主要向东南方向传播,而在夏季主要向东北方向传播。我们发现临界层滤波作用在冬季控制重力波传播方向方面并没有发挥主要作用。我们认为重力波源的分布不一致决定了重力波在不同季节经向传播各项异性。冬季青藏高原上空锋系系统是重力波产生的重要来源。同时,认为普勒频移效应在冬季重力波传播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夏季来自赤道地区的对流源是重力波的重要来源。临界层滤波作用在夏季控制重力波传播方向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