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6mol/l盐酸溶液局部注射对新西兰大白兔机体的影响,探讨6mol/l盐酸溶液作为化学消融剂使用的可行性。2、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溶液作用于新西兰大白兔肝脏、背部肌肉消融范围的大小,观察消融后不同阶段组织坏死情况及周围炎性反应,明确消融区域组织学变化,总结机体对盐酸消融区域修复规律。材料和方法1、在CT引导下将6mol/l盐酸溶液用微量泵缓慢注入4只新西兰大白兔前腿肌肉内,每只2ml,速度为4ml/h,并在注射前后10min、注射后一周内每天取兔耳中动脉血化验,监测肌酐(CR)、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项目。观察实验动物基本生命体征,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2、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8组,按照计划分别将0.5ml、1.0ml、1.5ml、2.0ml盐酸溶液分步骤以4ml/h的速度滴注入兔背部特定区域肌肉内,前4组观察术后12h内消融区域的情况;后4组观察术后4周内盐酸溶液消融区域的情况。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材做病理切片,观察消融范围及其周围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2、新西兰大白兔8只,随机分为2组并组内编号,第一组肝内注射0.5ml盐酸溶液,第二组肝内注射1.0ml盐酸溶液,分别在注射后1天、1月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做病理切片,观察消融范围及其周围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结果1.6mol/l盐酸溶液2ml滴注入兔肌肉组织后,兔外周血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酐、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在术后3天内一过性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注射局部皮肤溃烂,呈淡黄色。2.大体病理结果显示,0.5ml、1.0ml、1.5ml、2.0ml盐酸溶液作用于肌肉,消融最大范围分别为2.77±0.29、3.08±0.75、3.22±0.98、3.46±0.20厘米,约在注射盐酸溶液12h后出现;12h内坏死范围随盐酸剂量的递增、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坏死区域周围可见粒细胞、多核巨细胞聚集;随时间推移,12h-4w消融范围逐渐缩小,3周后坏死组织内可见大量的纤维细胞。2.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内定量注射盐酸溶液后,基本生命体征平稳。定期处死实验动物,取材行病理学分析。大体病理显示切面灰白色,质地均匀;镜下可见盐酸注射区域坏死明显,周围可见炎性反应区域。0.5ml盐酸溶液作用于肝脏组织,消融24h后,消融范围约为2.05cm,1月后约为1.72cm;1.0ml盐酸溶液作用于肝脏组织,消融1月后,消融范围约为2.75cm,1月后约为2.17cm。结论1、4只新西兰大白兔经6mol/l盐酸溶液局部注射后,消融效果良好,肌酐、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3天后机体经肝脏、肾脏代谢可自行将外周血监测指标调整至正常范围,实验兔基本生命体征平稳。6mol/l盐酸溶液在CT引导下作为消融剂使用安全可靠。2、24只新西兰大白兔肌肉滴注盐酸溶液后,消融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消融范围在12h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消融后12小时至4周,消融范围随时间延长而缩小。范围与剂量成正比,消融区域范围可控,坏死彻底。3、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滴注6mol/l盐酸溶液后,未见明显全身反应,消融局部区域细胞核溶解,消融范围外1cm区域内汇管区可见坏死,消融范围可控、细胞坏死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