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日常语言交流中,经常会出现汉日双语之间的语言切换现象。围绕这一广泛存在的双语现象,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双语者的语言产出中过程中存在一种词汇选择机制,可以保证双语者顺利地从心理词典中提取出目标语言所需的词汇。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这种词汇选择机制也是确保他们可以自由切换语言的一个重要前提。关于这一词汇选择机制,目前学界已有许多讨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Green(1998)提出的抑制控制模型(Inhibitory Control Model)和 Costa&Santesteban(2004)提出的特定选择模型(Language-specific Selection Model)。同时,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双语者的语言切换代价(language switching costs)及其不对称性(asymmetry)是探索双语者词汇选择机制的重要指标。另外,一些研究结果还显示,除了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双语者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以及语言相似性等因素,也会对双语者的语言切换代价产生影响。然而,一直以来,有关双语者词汇选择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之间,以掌握汉日双语的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的研究寥寥无几。并且,其中一些讨论尚存在一些问题,也很少有研究将已知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给出相关建议启示。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讨论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切换代价及其不对称性的情况,来探究汉日双语切换过程中的词汇选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第二语言习得和日语教学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两个问题:(1)汉日双语词汇间的字形相似性会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切换代价产生怎样的影响?(2)第二语言日语的熟练程度及学习环境方面的差异会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切换代价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本研究采用语言切换实验范式(language switching paradigm),以在国内高校学习的中级日语学习者和高级日语学习者,以及在日本留学的高级日语学习者为被试,使用汉日同形同义词和汉日异形词两种材料,设计了汉日双语产出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发现:(1)不论日语熟练程度高低,三组学习者的切换代价不对称性呈现出一致倾向,即与汉日同形同义词相比,切换代价的不对称性(汉语的切换代价大于日语的切换代价)更加长期存在于汉日异形词上;(2)随着日语熟练程度的提高,汉日双语的切换代价会逐渐趋于对称,同时,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也会对这一变化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发现并结合已有理论,关于中国学习者汉日双语切换过程中的词汇选择机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学习者在中级阶段,需要使用抑制控制机制来完成目标语言的词汇选择。不过,随着日语熟练程度的提高,学习者会逐渐向特定选择机制过渡,并且这种变化会首先出现在汉日同形同义词上。与此相对,即使学习者进入高级阶段,对于汉日异形词仍可能存在使用抑制控制机制的情况。另外,受日语学习环境的影响,在日本的学习者可能会比在国内的学习者更快实现向特定选择机制的过渡。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通过探讨汉日双语间的字形相似性,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及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汉日双语切换的影响,呈现了其词汇选择机制从抑制控制到特定选择的动态发展过程,进一步丰富了关于双语者词汇选择机制的研究,为今后的汉日双语切换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在实践方面,本研究也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点,就如何促进日语学习者词汇选择机制及其语言切换能力的发展,提出了在课堂上加强概念触发式的词汇产出练习,增设汉日双语切换任务等日语教学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