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汉因其故事和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故而受到了众多元代杂剧作家的关注和取材,他们在进行创作之时,将目光投之于西汉时期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杂剧中描绘这一时期带给他们的深刻印象和感受。从现存剧目来看,元杂剧中的西汉历史戏共有67部,其中10部现存全本,5部仅存残曲,52部已经全部佚失。本文即以现存全本的10部西汉历史戏作为研究对象,对元杂剧中西汉故事戏在戏曲选本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因其故事和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故而受到了众多元代杂剧作家的关注和取材,他们在进行创作之时,将目光投之于西汉时期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杂剧中描绘这一时期带给他们的深刻印象和感受。从现存剧目来看,元杂剧中的西汉历史戏共有67部,其中10部现存全本,5部仅存残曲,52部已经全部佚失。本文即以现存全本的10部西汉历史戏作为研究对象,对元杂剧中西汉故事戏在戏曲选本中的著录情况、本事来源、戏曲类别、艺术特点等进行梳理和研究,探究元杂剧西汉历史戏的独特魅力及其与后世文学作品的关系。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对元杂剧中的西汉历史戏进行研究:第一章元杂剧西汉历史戏基本情况概述。西汉历史故事最早出现在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中,其后在元代及以前的笔记小说、话本以及古剧中均有相关的记载,有的甚至将西汉人物神异化。就目前情况来看,元杂剧西汉历史戏的佚失情况非常严重,67部现存剧目中仅有10部现存全本,其中还有剧作家和创作时代无法考证的无名氏的相关剧作。元杂剧西汉历史戏的本事来源较为丰富,大多取材于史书记载,有的作品还取材于琴谱、地方志等其它作品中,另有一些剧作的剧情与《全相秦并六国平话》及《前汉书平话续集》相关。第二章楚汉战争戏。元杂剧楚汉战争戏共有六部戏剧作品,皆为末本戏,包含内容较为丰富,在选材、人物塑造以及对战争场景的表现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这类戏曲作品的选材侧重于片段式截取和选择奇事与名事;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对主要人物进行精心描摹,突出其身上最为明显的性格特征,对辩士这类特殊类型的人物也进行关注,着力刻画其形象特征,戏曲中的一些人物性格与史书存在较大差异;在战争场面塑造方面,对楚汉双方战前准备工作进行铺叙,通过正面在舞台上展现战争场景描和通过人物唱词侧面表现厮杀场面,同时在战争描写中有相关道具砌末及科介的运用。第三章爱情婚姻戏及伦理道德戏。爱情婚姻戏和伦理道德戏作为戏剧的两类题材有一定交集,但各自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元杂剧西汉历史戏中有3本涉及爱情婚姻的戏剧作品,1本现存全本以及1本残存佚曲的伦理道德戏剧作品。其爱情婚姻戏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婚恋场景的创建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元杂剧作家关注到才子佳人的匹配性问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贴近现实;在婚恋场景的描摹方面,剧作家注重因琴定情的情节设置,在剧作中将婚俗情景的穿插到杂剧中,在剧作中重视对婚后生活场景的展现。其伦理道德戏在人物塑造方面通过对正面人物的歌颂以及对反面人物的批判和嘲讽来表现戏剧主题;在道德观念传递方面注重对爱国精神的宣扬以及对封建正统观念的输出。第四章元代西汉历史戏与后世相关文学作品。元代西汉历史戏的创作和成就在后世亦被关注,其与后世戏曲、小说等的改编有着一定的关系,明清时期的传奇、杂剧地方戏以及近代戏中都有相关的剧作产生,古曲、小说、影视剧中亦有相关的作品,可见西汉历史、西汉人物的独特魅力。同时元代西汉历史戏对西汉人物故事的演变和发展也有较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昭君故事中,从历史叙事到民间文学再到元明清戏曲,其故事被不断改写,其形象被不断重塑,这一事件也被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历代昭君作品中的昭君故事的演变特征具有以下特点:从简单记载到深究内因,昭君和亲的政治作用不断增强,同时昭君故事亦成为历代和亲故事的“地标”。另外,元代西汉历史戏对后世戏曲的叙事模式也产生较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对才子佳人爱情叙事模式以及对后世文学作品使用雁意象表达意境两个方面,其对前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才色相悦的文人爱情模式及以琴作为媒介的通媒方式上。
其他文献
近些年,高校爆发的公共健康安全事件在学校中呈现出逐年增多的局面和态势,严重影响了到高等院校的教育与学习生活秩序,并给我们的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和影响,也给我们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当学校突发一些公共卫生和健康事件时,很多高校往往不能迅速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进行快速解决突发事件。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密集场合,高校校园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活动范围比较密集的群体聚居地,因此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政府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与探索。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行政改革领域,政府为了解决企业和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诉求,积极探索自我革新的途径,“最多跑一次”改革便是在政府治理改革和实现政府工作现代化背景下的一次重大创新。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全面系统地阐释现有的理论知识,形成对政府流程再造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分析,从政府流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学习兴趣、学科应用性和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跨媒介教学等途径,以任务为导向,强化批判性思维,以多元文化为切入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源语文本选自《完成大学学业》(Completing College:Rethinking Institutional Action)第三章。本章阐述了作者文森特·廷托对美国高等教育中学校给予学业支持、社会支持以及经济资助对学生完成学业、获得学业成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此外,作者还就此进行案例研究与分析,为高等教育采取措施提供了执行框架和蓝本。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高等教育
先秦时期,我国先民的社会生活与祭祀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从祭祀山川神灵到祭祀祖先先贤,祭祀活动之多,祭祀仪式之隆重,祭品之丰富几乎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因此,从文学角度研究祭祀活动的书写情况,先秦作为祭祀活动的大繁荣时期无疑是个很好的切入口。祭祀活动起源于史前社会。受原始思维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幻想中的神灵十分崇拜,由此产生了祭祀神灵的活动。一般来说,祭祀活动包括观念与仪式两部分。祭祀观念即人们的鬼神信仰
商用自动化决策的具体风险类型,包括黑箱风险、歧视风险和隐私风险。在特定场域下,具体的风险类型会发生转化,形成政治风险、就业风险和信息茧房风险。而最终,所有的商用自动化决策风险将彼此耦合,形成一种系统性风险。为了对商用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进行规制,目前存在三种规制模式。分别是通过科学理性实现法治化的风险规制专家理性模式,通过民主参与实现法治化的风险规制利益代表模式,和反“风险规制”的市场调整模式。在进行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深,学术文本的汉译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目的论指导下学术文本汉译策略。本文首先简述了目的论,探讨了以目的论指导学术文本汉译的合理性;其次,以论文Women’s Liberation的汉译为例,结合具体实例从词法、句法及篇章三个层面说明了目的论指导下如何恰当地选择学术文本汉译策略。本文旨在为学术文本的汉译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受众的需求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文化层面,受众需求的变化也为广告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平面广告更具吸引力,怎样提高消费者对于平面广告的兴趣和对产品的购买欲望成为众多广告创意人员所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艺术通感的运用为更多的广告人提供了更好的创作思路,越来越多的广告人将艺术通感融入到广告作品创意制作之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也逐渐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基于此
现代主义时期,抽象雕塑迅速发展,该时期雕塑家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负空间的表现上,视觉形式有了相应的变化。学界对负空间的研究,主要以雕塑中的透空部分为主。本文根据哈德罗·奥斯本的观点,将该时期的抽象雕塑分为语义抽象雕塑和非传统抽象雕塑,语义抽象雕塑与传统雕塑类似,仍包含对自然的模仿,而非传统抽象雕塑完全不包含对自然的模仿。同时,以埃德加·鲁宾和鲁道夫·阿恩海姆的理论为参考,将负空间在视觉形式上分
《三国志》为陈寿心血之作,分别为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立史,《魏书》作为总纲提挈下文,是其中极为精彩的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呈现出了众多的谋士人物。谋士们在统治者身边施展才华,运用自己的智慧纷出奇策,人物形象各具特点,熠熠生辉,反映了时代特征。本文从对谋士的界定及发展切入,通过谋士的功用、谋士的鲜明特点、谋士书写手法对《三国志·魏书》中塑造的谋士形象展开论述,阐释其文学表现,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