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是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公立大学不断扩展的同时,私立大学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然而,这种大发展,总体上是无序的、混乱的、没有统一规划的。大部分学校只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文凭的需求,为获得经济利益而建立的。学校的整体发展,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不在它们的考虑之中。
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无序扩张的高等教育后遗症逐渐显现。这种后遗症的重要特征是大学毕业生失业数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报纸上、小说中开始不断的出现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形象,人们开始惊醒,开始反思,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怎么了?中国的高等教育怎么了?
本文详细的叙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特别是1934年到1936年间,大学毕业生先后两次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向政府要工作的请愿运动。请愿运动也深深鞭挞了政府录用人才制度的不公和任人唯亲的现象,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人们开始高度关注大学毕业生失业的问题,急切的想知道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数量、失业的原因,如何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
为此,政府在行政院设立“学术工作咨询处”专门调查全国各大学历年来的毕业生人数、失业人数,并不时的向社会公布,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社会人士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高等教育的文实招生、政府的选材用人制度、学校的教育、毕业生的素质和就业心态、社会的风俗、民国的政治经济的现实各方面提出了批判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的建议。
社会把批判的主要对象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依靠主要都集中在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开始整顿中国的高等教育混乱无序的状况,一方面在社会压力下采取了一系列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全国学术咨询处”、调查全国教育状况并介绍毕业生就业;设立“就业训导班”,解决少部分未就业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在全国各教育主管机关和高校强行命令设立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
南京国民政府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果是喜忧参半的,少部分毕业生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就业,而政府的大部分的就业措施都流于形式。
虽然时移世易,但困扰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在现代的中国同样存在。“鉴诸往而之来者”,吸取民国政府的教训,可以为解决现代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提出更实际和更高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