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下人工挖孔桩成桩工艺比较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常见的桩基础形式,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桩身。由于造价低,施工方便,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贵龙大道白晶二路桥桩基础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高填方路基下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过程分为一次成桩和两次成桩工艺进行比较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根据岩土工程报告与设计施工图纸,选取受力最为不利桩位处,对人工挖孔桩的两种成桩工艺进行模拟,得出:一次成桩的最大位移比两次成桩要大15%左右,两次成桩时,两段护壁在原地面处的位移差值为3mm左右,可以实现合理接桩;一次成桩时,下段护壁几乎不承受弯矩,且上段护壁所受弯矩大于两次成桩,两次成桩时,上下段护壁均承受一定弯矩;一次成桩时护壁自上而下几乎完全受拉,而两次成桩时则上段受拉,下段受压,设计中应当在受拉段适当增加钢筋量;开挖过程将造成土体的应力松弛,发生土拱效应,使护壁侧土压力不服从经典土压力理论,呈现“波动式”增长。  (2)不同桩位与护壁厚度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桩位与土坡边缘距离变大,护壁弯矩、位移减小,轴力增大,侧土压力“波动”幅度变小,黏土层段土压力表现为增大;随着护壁厚度增加,护壁弯矩、轴力增大,侧土压力几乎不变,采用一次成桩时,护壁位移不变,采用两次成桩时,上段护壁位移不变,下段护壁位移减小。  (3)分析护壁-桩摩擦系数、护壁-土摩擦系数的取值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得出:护壁与桩之间的摩擦系数改变对两次成桩工艺下施工过程分析影响不大;当护壁与土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时,两种工艺下护壁弯矩、位移、土压力均可视作不发生变化,而轴力呈增大趋势。  (4)讨论不考虑分节开挖的有限元模拟方案,得出:不考虑分节开挖过程时,缺少多次形成“土拱效应”的机制,护壁-土之间传力有限,所以护壁最终的弯矩、轴力、位移均很小,侧土压力分布则跟经典土压力理论比较接近。
其他文献
玻璃结构作为未来结构的发展方向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及发展研究.现在的玻璃建筑中,玻璃一般被作为附属结构构件使用而很少参与主体结构的受力被作为主体结构构件使用.
本文的主要工作为异形柱抗侧移刚度的理论研究及异形柱框架结构整体内力及位移分析。得到了二个研究成果:(1)异形柱框架的抗侧移刚度公式;(2)异形截面杆的单元刚度矩阵,并在此基
加筋土挡墙是挡土结构的一种有效形式,由于新技术手段和新材料的应用,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中。与传统挡土结构相比,加筋土挡墙具有工程成本低,施工
该文对700m~1000m的超高烟囱结构建造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文基于现有结构设计规范,考虑重力荷载、风荷载以及水平地震作用组合,采用简化方法对超高烟囱结构进行
本文对刚性支撑周期性高架铁路桥梁和桩基础支撑周期性高架铁路桥梁的地震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规则及缺陷刚性支撑周期性高架铁路桥梁和规则及缺陷桩基础支撑周期性高架
该文分析了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承载特点和设计方法,针对目前工程界普遍关心的设计条件下的整体安全度与承载能力可靠度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实际工程中的复合桩基设计也有
近年来,单层网壳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网壳稳定方面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鉴于此,该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该文系统的分析了网壳的稳定
摘要:悬挑屋盖在体育场、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跨度大、结构柔、材料轻等特点,是典型的风敏感结构。为了增强建筑物的表现艺术力,屋盖表面往往设置肋
消能减震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结构抗震手段,越来越受到结构工程师的青睐。在设计中,工程师们常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来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响应;同时,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
桥墩作为桥梁的竖向承力结构,对于抵抗水平地震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桥墩的抗震性能对于地震区桥梁的安全非常重要。本文以双薄壁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