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 TMUV)感染是我国2010年4月爆发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引起蛋鸭产蛋下降,自爆发以来,迅速波及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地,给我国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不同学者对TMUV的分离与鉴定作了相继报道,TMUV不仅感染鸭,鸡和鹅均可被感染。本研究从疑似患病雏鸭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TMUV,并对该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通过将分离的TMUV人工感染雏鸭,研究了该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旨在为今后更好的阐明TMUV的致病机理以及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鸭胚尿囊腔接种、盲传的方法从山东某地区以瘫痪为主要特征的疑似TMUV感染的雏鸭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TMUV NS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经过RT-PCR和序列测定,表明该病毒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TMUV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可达99.7%,表明该分离株为TMUV,命名为TMUV SDSG株;病毒的ELD50为10-3.17/0.2mL,接种9日龄鸭胚,68h左右鸭胚死亡,胚体出血,肝脏肿大出血,尿囊膜增厚;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病毒对胰蛋白酶、酸、氯仿和热敏感,0.5%的胰蛋白酶、pH<5和4.8%的氯仿条件下可将其灭活,56℃水浴20min或60℃水浴15min可将其灭活,37℃处理24h毒力由10-3.17/0.2mL下降至10-1.8/0.2mL;Mg2+不能提高病毒在50℃60min的稳定性;病毒未经酸碱处理不具有凝集鸡、鸭、鸽等红细胞的特性。接种7日龄雏鸭,进行动物回归试验,雏鸭接种后48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病毒性脑炎;剖检变化为雏鸭脑水肿,脑部毛细血管充血、肝脏出血、腺胃出血、肺出血水肿,临床表现与自然发病相同。利用分离的TMUV,以脑内接种、口腔接种和静脉接种三种方式人工感染15日龄健康雏鸭,每组感染20只,每只接种0.2mL病毒尿囊液,对照组设20只雏鸭,每只接种0.2mL生理盐水。观察试验鸭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于感染后3、7、13、15d每次剖杀三只,称重后取器官组织按照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取脾脏、胸腺、法氏囊称重,测免疫器官指数。分别于感染后3、7、9、13、15d采集抗凝血用于测定CD4+、CD8+,采集非抗凝血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IFN-γ、IL-6和TMUV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雏鸭感染TMUV后,静脉感染方式雏鸭发病率20/20,死亡鸭只数为7/20,脑内感染方式雏鸭发病率20/20,死亡鸭只数3/20,口腔接种方式雏鸭发病20/20,死亡鸭只数为0/20;人工感染组的雏鸭体重增长缓慢,以脑内组和静脉组最为明显;人工感染组脾脏指数均大于对照组,但胸腺和法氏囊指数在感染后第7d显著低于对照组,以静脉组最为明显(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组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于人工感染后9d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持续至15d;血清中IFN-γ和IL-6含量于感染后第7d低于对照组,感染后第9d升高;间接ELISA法检测TMUV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后9d,雏鸭抗体水平开始出现阳性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尿素氮(UN)和尿酸(UA)含量升高,以谷草转氨酶和尿素氮最为明显,白蛋白(Alb)含量降低,碱性磷酸酶(ALP)先下降后上升,总蛋白(TP)含量于感染后第7d下降,以静脉组最为显著,其他组变化不明显,表明该病毒可导致雏鸭肝脏、肾脏、心脏功能的损伤。剖检变化以静脉和脑内感染方式最为明显,人工感染后死亡雏鸭可见脑部毛细血管充血,肝脏、腺胃、胰腺、肺脏出血,心内膜出血,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耐过鸭生长缓慢,体型较对照组小。病理组织学研究显示:脑膜充血、淤血、胶质细胞增生,胰腺腺泡变性坏死,肺脏出血、充血,肝脏脂肪变性、空泡变性、颗粒变性,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TMUV对雏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雏鸭的免疫机能造成影响,以静脉感染方式最为显著,其次为脑内感染方式,口腔接种途径对雏鸭损害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