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铬废水等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保界公认的难题之一。目前的除铬方法中普遍存在成本高而效率较低的问题。吸附法去除Cr(Ⅵ)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及操作简单的优点,而此方法的关键在于选用合适的吸附剂。因此,筛选吸附性能好且价廉易得的吸附剂成为吸附法去除Cr(Ⅵ)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废物是一种廉价吸附剂的重要来源。
本文选取花生壳为吸附剂原料,以环氧氯丙烷为醚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三乙烯四胺为交联剂并作为引入基团物质对花生壳粉末(PS)进行改性,得到改性阳离子型吸附剂——氨基化改性花生壳(MPS)。分别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在静态吸附实验中,考察了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pH、温度、接触时间等因素对MPS吸附性能的影响。动态吸附实验进行了过柱及再生吸附实验。分别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MPS吸附Cr(Ⅵ)进行了等温线拟合,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描述。
实验结果表明,未改性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量只有1.7mg/g左右,而改性后可提高到132.38mg/g。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Cr(Ⅵ)离子的初始浓度为100mg/L,MPS的最佳投加量为1g/L,振荡吸附时间为120min。pH在1.0~6.0时,Cr(Ⅵ)的去除率在91.0~95.9%之间,而当pH>6.0后,去除率显著下降。MPS对Cr(Ⅵ)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动态吸附实验中MPS对Cr(Ⅵ)的吸附量为138.3mg/g,是25℃下最大吸附量Qmax的93.9%(147.3mg/g),具有较好的吸附效率。用盐酸溶液作为洗脱液对MPS的再生吸附能力进行了评估。再生效率高达82.6%,说明在吸附过程中离子交换占主导地位,同时吸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可逆性,即化学吸附过程。采用Zeta电位、红外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前后的MPS样品进行了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通过改性,花生壳表面确实被引入了氨基基团。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PS在改性后表面带正电荷。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存在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实验结果证明,MPS对Cr(Ⅵ)具有高吸附能力和良好的再生性能,是一种有效的Cr(Ⅵ)吸附剂,在含铬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可为MPS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