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障涂层中基体与粘结层界面扩散及阻扩散行为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热障涂层在服役时,遭受高温气流的长时间作用,会在叶片基体与粘结层界面处发生严重的元素扩散现象,使基体和粘结层的成份和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粘结层的失效和基体力学性能的降低。因此,本课题以Ni基合金Rene N5基体与Ni Cr Al Y粘结层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界面扩散行为和反应区的形成机制,阐明了界面传质及结构演变规律;运用YSZ(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活性扩散阻挡层在服役过程中原位反应生成的α-Al2O3扩散阻挡层,实现了对基体与粘结层扩散行为的控制;通过对YSZ活性扩散阻挡层的结构演变行为的研究,揭示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活性扩散阻挡层在高温长时间服役过程中的形成、退化及失效机制,提出了具有层状增韧的YSZ活性扩散阻挡层的多层复合粘结层结构,制备出具有阻扩散功能的长寿命的新型粘结层。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1000℃条件下,Ni Cr Al Y粘结层中的Al、Cr元素向N5基体扩散,N5基体中的Ni元素向Ni Cr Al Y粘结层扩散,在基体与粘结层界面处形成了互扩散反应区和含有TCP有害相的二次反应区。互扩散反应区的形成主要由Al、Cr元素向基体的扩散决定,其组织结构以β-Ni Al和α-Cr相为主;二次反应区的形成则由Ni元素向Ni Cr Al Y粘结层方向的扩散决定,其组织结构以γ’-Ni3Al为主;二次反应区中的TCP(拓扑密排相)有害相主要由难熔金属W、Ta、Re等组成。2、在真空、高温的条件下,YSZ活性扩散阻挡层能与N5基体和Ni Cr Al Y粘结层中的Al发生界面反应,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α-Al2O3扩散阻挡层,该阻挡层能有效控制基体与粘结层界面的元素扩散。活性扩散阻挡层的形成主要受热处理温度的影响,当温度为800℃时,仅在YSZ先驱层与Ni Cr Al Y粘结层界面附近形成α-Al2O3扩散阻挡层,当温度在900℃及以上时,在YSZ先驱层两侧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α-Al2O3扩散阻挡层。3、YSZ活性扩散阻挡层具有优异的阻扩散效果,在1000℃条件下,200h循环氧化过程中,能有效的阻挡N5基体与Ni Cr Al Y粘结层之间的元素扩散,界面处不形成互扩散反应区、二次反应区和TCP有害相。但当循环氧化至250h时,在α-Al2O3扩散阻挡层与Ni Cr Al Y粘结层界面会发生断裂,导致涂层失效。4、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分析发现,在热循环过程中,α-Al2O3扩散阻挡层与Ni Cr Al Y粘结层界面附近形成显著的应力集中区域,该应力集中导致裂纹在界面萌生,同时由于α-Al2O3层为脆性层,使得裂纹在萌生后会快速扩展发生断裂,使YSZ活性扩散阻挡层失效。5、通过多层复合结构实现对YSZ活性扩散阻挡层的层状增韧,发明了具有阻扩散功能的长寿命的多层复合结构粘结层。通过对多层复合粘结层的结构演变行为的研究,发现多层复合结构粘接层中的YSZ先驱层能与N5基体和Ni Cr Al Y粘结层中的Al元素发生界面反应,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α-Al2O3扩散阻挡层,有效阻挡基体与粘结层界面的元素扩散。同时,多层复合结构粘接层中的N+Y混合层则会与大气中的O发生反应,形成混合氧化物层。在循环氧化过程中,混合氧化物层的相结构由Al2O3,逐步转变为Ni Cr2O4和Ni O。6、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分析发现,多层复合结构的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偏转增韧和残余应力增韧。
其他文献
青岛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近现代城市景观著称,近现代园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近现代园林的建设发展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它立足于山海地域环境特色,在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影响下,通过吸收与融合,形成了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特定的时代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青岛近现代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研究,结合
随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日益突出。中国已经是隧道工程的超级大国,未来还会修建更多的隧道工程。在隧道灾害中,隧道火灾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因其灾害严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隧道火灾不仅会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火灾高温还会造成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劣化,从而造成衬砌不同程度的破坏。隧道衬砌的损伤评估及安全评价,是保证火灾后隧道安全运营的基本条件。基于此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矩阵代数、保角变换、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在土木工程及工程力学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事实上,就数学本质而言,保角变换、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都属于数学中的半群范畴,而矩阵代数实则是矩阵半群。因而从数学理论出发,研究半群理论及其在土木工程及工程力学领域中的应用,是有意义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几类广义正则半群的代数理论及它们的代数结构。(1)定义并研究
我国古代社会遗存至今的建筑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为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多数暴露于室外环境中,这使得这类遗产不可避免地面临自然环境突变带来的灾害破坏风险,尤其是近些年发生的“汶川5·12大地震”、“玉树地震”、“海地大地震”、“印度洋海啸”、“尼泊尔大地震”、“日本熊本大地震”等骤发性自然灾害对各国建筑遗产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害,引起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高度重视。过去很长一段
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家园共育工作的质量优质优化提升。职初教师与家长的无效沟通会使其关系逐渐疏远,有效沟通则有利于家长和职初教师形成教育幼儿的亲密纽带。提升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需考虑有效沟通的构成要素及影响他们与家长沟通的障碍因素,建议通过完善职初教师的知识储备,构建平等的话语情境、提升职初教师的专业自觉水平,形成沟通主体间的视角互易、健
含碳耐火材料因具有较高抗熔渣侵蚀性和热震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转炉、钢包、电炉、AOD炉及连铸等炼钢装备。但含碳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向钢液增碳、散热量大导致炉壳变形、消耗较多鳞片石墨资源等问题,因此高性能低碳耐火材料的研发对钢铁冶金企业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高性能防氧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是低碳耐火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利用燃烧合成法低成本制备含AlB2复合粉,并研究其对低碳耐火
钢结构仿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和现代钢结构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它不仅保持了中国古建筑的古典之美,还具有钢结构质量轻、抗震性能好、布局灵活等优点。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钢结构的基本受力行为及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仿古建筑钢结构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减震进行系统研究。设计了8个模型比例为1:2的仿古建筑钢结构双梁-柱节点。针对现有梁端约束装置的不足,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古建筑双梁-柱节点梁端
扁蜉科(Heptageniidae)是蜉蝣目(Ephemeroptera)内的第三大科,全世界已报道37属600余种。但中国只有零星报道,且已有描记和图片非常简略,往往只知单一虫态,与国外研究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我国具有很多独特、原始种类,它们对重建该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极为重要,相信对它们开展深入研究,可为目前仍不清楚的扁蜉科内部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新材料和新观点。同时,该科种类众多、生物量大、
当下,"双减"政策深入民心,走进校园。"双减"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家长对孩子升学问题的焦虑,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对家长对学校的殷切希望,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做?教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双减"政策,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室内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居住品质提高与能耗增加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从改善建筑材料的功能性角度入手,研发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在提高室内居住品质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以TiO2光催化材料、相变调温材料、多孔调湿材料为基元材料,制备具有光-热-湿协同性能的建筑多功能复合材料。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La/TiO2空心微球,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