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癌组织中RBM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结直肠癌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RBM3在结直肠癌中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可能机制,为结直肠癌的临床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更多而有力的实验数据及理论支持。方法:1运用免疫组化法来检测RBM3蛋白在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1.1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2010年5月-2011年11月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块252例(由病理科提供),经筛选选取228例。所选患者病例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及放疗治疗。将实验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粘膜组、腺癌组。正常粘膜组228例,腺癌组228例。患者共228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85例,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为61.94±11.12岁。结肠癌94例,直肠癌134例;Dukes’A期6例,Dukes’B期145例,Dukes’ C期75例,Dukes’D期2例;TNMⅠ期39例,Ⅱ期116例,Ⅲ期70例,Ⅳ期2例,无淋巴结转移151例,有淋巴结转移77例,组织学分型粘液腺癌42例,非粘液腺癌186例。所有病例的病理诊断均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进行阅片复诊,包括组织学类型、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分别来自病案室及病理科。由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时组织修复、切片掉片影响,癌组织脱落6例,正常粘膜组织脱落84例,剩余癌组织222例,正常粘膜组织144例。1.2组织芯片的制作:收集病例患者的HE染色切片和术后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块,在显微镜下确定HE染色切片的正常粘膜组织及癌组织区域(Marker笔标记),并在对应的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块标出正常粘膜组织及癌组织区域,用12﹟骨髓穿刺针在空白蜡块打孔、16﹟骨髓穿刺针穿取组织,制作组织芯片。1.3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BM3蛋白的在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BM3蛋白与结直肠癌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2real-time PCR检测RBM3mRNA在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2.1收集唐山工人医院2011年结直肠癌新鲜标本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为61.95±13.77岁。结肠癌10例,直肠癌10例;Dukes’A期患者3例,Dukes’B期7例,Dukes’C期8例,Dukes’D期2例。随机选取其中1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为53.40±9.05岁。30例标本中20例癌组织,10例正常粘膜组织(经病理证实无肿瘤浸润)。2.2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RBM3mRNA在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3统计学方法实验中所有数据结果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者F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研究,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BM3蛋白及mRNA在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1.1RBM3蛋白在正常粘膜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7.2%(68/144),在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为82.9%(184/22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即RBM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1.2RBM3mRNA在正常粘膜组中的相对比值为0.0025±0.0013,在癌组织中的相对比值为0.0044±0.0008,经统计学分析,二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RBM3mRNA在癌组织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2RBM3蛋白及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1RBM3蛋白在Dukes’A+B期的结直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8.9%(116/147),在Dukes’C+D期的结直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90.7%(68/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即RNM3蛋白在Dukes’C+D期的结直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Dukes’A+B期的结直肠癌。而RBM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不同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组织分型、浸犯深度、分化程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2癌组织中RBM3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不同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结直肠中的RBM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2RBM3与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生有关;3RNM3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可能有关;对结直肠癌组织进行RBM3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