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钥密码系统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寻找和实现安全算法,还包括建立支持公钥认证的基础设施。在传统的公钥基础设施PKI中,证书用来保证公钥和身份之间的联系,实现公钥的认证。但是,PKI在实践中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可扩展性和证书的管理。为了解决PKI的这些问题,Shamir在1985年提出了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BC)。在IBC中,公钥直接从用户唯一可标识的身份信息中获得,例如用户的姓名或者email地址等,公钥的认证不再需要证书。IBC是解决公钥认证的另外一种有效方法,和传统PKI相比,IBC在密钥管理上有很大的优势。Shamir在提出IBC概念的同时构造了第一个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案,但是在基于身份加密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都没有多大的进展,直到2001年,Boneh与Franklin首次利用Weil对提出了一个实用安全的基于身份加密方案,使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重新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许多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相继提出。然而,在IBC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公开问题,如密钥托管、密钥撤销、密钥进化、安全模型等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IBC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IBC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基于身份的认证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无线局域网认证协议,并阐述了协议实现的硬件环境和流程。2.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于身份的加密算法IIBE。该算法的设计思想介于传统公钥加密和基于身份的公钥加密之间。与传统的公钥加密相比,该算法不需要公钥证书,免去了对证书的管理;与基于身份的公钥加密相比,该算法解决了密钥托管和密钥撤销问题。IIBE用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映射构造,其安全性基于BilinearDiffie-Hellman问题的计算困难性假设。在Random Oracle下,该算法具有自适应选择密文的语义安全性。3.研究了基于身份的密钥进化算法。首先提出了基于身份的前向安全加密算法IBE-FS,该算法中,第t时间周期的密钥泄漏,第t′(t′<t)时间周期的密钥依然安全,并证明了算法的安全性,在仿真实验中分析了算法的性能。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的抗入侵加密算法IBE-IR,该算法在前向安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帮助设备,密钥的进化由帮助设备和用户共同完成,实现了密钥的前向安全性和后向安全性,在帮助设备密钥泄漏的前提下,依然保证密钥的前向安全性。与Dodis方案比较,在取得相同密钥安全性的情况下,部分算法计算复杂度却降低到O(1)。仿真实验表明,IBE-IR比Dodis方案更高效。4.在网格环境中研究基于身份的密码算法。首先提出了基于身份的网格体系结构IBAG,该结构不需要数字证书。接着给出了IBAG中基于身份的加密算法IBE和签名算法IBS,证明了IBE的安全性,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IBE和IBS的性能。然后提出了IBAG中基于身份的认证协议IBAP,该协议以基于身份的网格体系结构为基础,嵌入了IBE与IBS。仿真实验表明,IBAP比SAP更轻量、更高效,特别是用户端的负担大大减轻,有助于网格规模的扩大。最后提出了一种GSI的改进方案,该方案对GSI的3组协议进行了改进。仿真实验表明,改进方案比GSI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