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夜戴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安全性观察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夜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结膜、角膜并发症和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配戴OK镜2年的84例(均取右眼数据)近视患者,统计戴镜后角膜、结膜并发症。其中有40例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完整随访4年,比较其戴镜前和戴镜后2年、4年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和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其中有73例患者(86.9%)完成随访。角膜、结膜并发症:最常见的是0-II级轻度的角膜点染共20例,III-IV级的角膜点染共3例,角膜压痕5例,视物重影和夜间眩光4例、结膜反应性充血3例、角膜无菌性浸润1例,过敏性结膜炎1例,角膜病毒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经过正规治疗均能恢复。40例患者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戴镜前角膜中央最薄点平均厚度为(539.2±39.5)μm,戴镜2年、4年分别为(528.7±30.10)μm、(530.5±32.4)μm,戴镜后有轻度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74,P=0.08)。戴镜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值为(3230.5±298.2)/mm2,戴镜2年、4年分别为(3195.9±270.9)/mm2、(3219.4±285.3)/mm2,戴镜后2年、4年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2,P=0.11)。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为(320.5±30.5)mm2,戴镜2年、4年分别为(322.1±31.6)mm2、(318.3±29.5)mm2,戴镜后2年、4年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42,P=0.21)。戴镜前角膜内皮变异系数(0.26±0.03),戴镜2年、4年分别为(0.28±0.04)、(0.25±0.02),戴镜后2年、4年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P=0.06)。戴镜前角膜内皮六角型细胞比率为(65.2±11.1)%,戴镜2年、4年分别为(63.6±13.3)%、(64.3±12.6)%,戴镜后2年、4年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86,P=0.16)。结论:青少年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无严重角膜、结膜并发症,对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甚微,安全性相对较高。第二部分夜戴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性观察目的:探讨夜戴角膜塑形镜(OK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84例、82例(均取右眼数据)近视患者分别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和OK镜,收集其性别、年龄、近视度数、基础眼轴长度等基本参数和戴镜1年、2年、3年的眼轴增加量。结果:OK镜组和框架镜组分别有73例(86.9%)、70例(85.4%)完成随访。OK镜组戴镜第1年和第2年两年的眼轴增加量为(0.14±0.12)mm,(0.15±0.13)mm,两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例随访三年,第三年眼轴增加量为(0.14±0.12)mm,三年的年眼轴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框架镜组第1年、第2年眼轴增加量(0.31±0.19)mm,(0.30±0.18)mm,两年的眼轴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完成三年随访,第3年眼轴增加量为(0.27±0.12)mm,三年的年眼轴增加量有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K镜组和框架镜镜每年眼轴增加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2.93,-2.64;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夜戴OK镜后,近视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戴镜1年、2年、3年后,相对框架镜,OK镜组眼轴延长减少约52%、51%和48%。第三部分夜戴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夜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眼轴增加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寻找更适合配戴OK镜的人群。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84例、82例(均取右眼数据)近视患者分别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和OK镜,收集其性别、年龄、近视发生年龄、入选研究前两年每年增加的近视度数、近视度数、角膜散光度数、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和瞳孔直径,基础眼轴长度和戴镜2年后眼轴增加量。两组的基本资料匹配,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基础近视度数与眼轴增加量用趋势分析)两组近视患者眼轴增加量与各基础参数的相关性。结果:OK镜组和框架镜组分别有73例(86.9%)、70例(85.4%)完成随访。单因素分析2年的眼轴增加量,OK镜组与以下因素相关。性别:男女眼轴增加量分别为(0.34±0.29)mm,(0.21±0.31)mm,P<0.05;年龄:β=-0.066,R2=0.25,P<0.001;近视发生年龄:β=-0.073,R2=0.12,P=0.045;戴镜时间:戴镜第1年和第2年两年的眼轴增加量为(0.14±0.12)mm,(0.15±0.13)mm,两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例随访三年,三年的年眼轴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近视度数:β=0.052,R2=0.048,P<0.05;入选研究前2年每年增加的近视度数:β=-1.02,R2=0.09,P=0.051;瞳孔直径:β=-0.2,R2=0.41,P<0.05;基础眼轴长度:β=-0.06,R2=0.01,P<0.05。与角膜散光、、角膜直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无关(P>0.05)。框架镜组眼轴增加量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β=-0.073,R2=0.37,P<0.001;近视发生年龄:β=-0.082,R2=0.12,P=0.062;戴镜时间:第1年、第2年眼轴增加量(0.31±0.19)mm,(0.30±0.18)mm,两年的眼轴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完成三年随访,第3年眼轴增加量为0.27±0.12,三年的年眼轴增加量有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β=0.45,R2=0.017,P<0.05;基础眼轴长度:β=-0.07,R2=0.02,P<0.05。与性别、基础近视度数、入选研究前2年每年增加的近视度数、前房深度、角膜和瞳孔直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无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2年的眼轴增加量:OK镜组与年龄有关(β=-0.06,95%可信区间:-0.09到-0.04,P<0.001);与基础近视度数关系(趋势分析,Ptrend=0.046)。框架镜组与年龄、角膜散光有关(β=-0.05,95%可信区间:-0.10到0.00,P<0.001;β=0.03,95%可信区间:-0.02到0.08,P=0.04)。结论: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戴镜年龄越小、近视发生越早、女性、角膜散光越大、瞳孔直径越大,基础近视度数越高、入选研究前2年每年增加的近视度数越快、基础眼轴长度越长的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较框架镜越好,而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