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动脉阻塞疾病中的应用并分析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27例(27只眼),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7岁-83岁(平均60.65岁);右眼17例,左眼10例。其中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15例(15只眼);诊断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患者共12例(12只眼)。收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初始视力、治疗后视力,采用TOPCON3D OCT-1000对患者进行黄斑OCT检查,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黄斑中心凹、距中心小凹3mm及6mm上、下、鼻、颞侧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的平均厚度。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人工手动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1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1,颞侧记为T1,距黄斑中心小凹3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3,颞侧记为T3。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所得实验数据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27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过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与初始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年龄、患全身疾病情况对患者最终视力无明显影响,(P=0.091>0.05)。患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的黄斑中心凹及鼻侧3mm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对侧健眼增厚(P <0.05),余各区域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与健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眼N1、N3及T3均比健眼增厚(P <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患眼与健眼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0.740(P <0.05);患眼与健眼N1、T3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N1)=-0.692, r(T3)=-0.657(P<0.05)。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各组数据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T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内层视网膜厚度,发现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程度与疾病预后视力之间呈负相关。OCT检查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预测治疗后的视力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