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人工杉木分布式生长模型及其验证方法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uwen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木生长状态,一方面受树木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正确分析和研究各种立地因子对树木蓄积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分布式的蓄积量模型将对指导森林选地造林、经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建立基于GIS的人工杉木林分布式模型为目标,先通过历史实测数据建立蓄积量随林龄增长的生长初始模型,然后从影响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包括坡向、海拔、坡长、坡度、坡位、土壤条件、坡形、太阳辐射量)的角度,并根据杉木的生物特性来确定这几种立地因子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程度,并建立统一的杉木生长适宜性等级系统,得到立地综合因子,用它来修正蓄积量求算初始模型,使得杉木的蓄积量随着生长环境的差异而不同,这也正好符合了精准林业的发展要求。最后基于遥感影像提取植被指数,并结合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测和精度评价。该模型的建立将为林场的选地造林,预测杉木生长情况和掌握林木生长与空间结构信息,进行经营决策等工作提供支持,最终帮助实现森林的健康和可持续经营。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旅游功能的增强和城市的发展,饭店业成为城市规模和形象的重要特征。作为城市规划与旅游游憩的交叉节点,星级饭店的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日益成为城市发展和旅游研究的
乡村旅游起源于现代人对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的逃避,因乡村的衰退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乡村复兴的重要出路之一。然而,乡村旅游中城镇化、同质化、商品化的现象不断降低游客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是极具生命活力、开放而和谐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才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素养,有渊博的知识,善用教学语言与课堂板书;转变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提升教师素质,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影响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初中语文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场快速的土地非农化过程,随之产生了诸如土地供需不平衡、生产建设占用耕地、失地农民增加等各类问题,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