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属性效应,也叫做属性与项目间相似性的交互作用或者情景敏感推理,是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特有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效应,是指在非空白属性推理活动中前提项目和结论项目的关系与所推理属性之间的交互作用,通俗讲就是人们在对不同的属性进行推理时会依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关系。以往大量的研究者对属性效应展开了研究,其中有既有跨领域的研究也有跨文化研究,同时也有大量的发展研究,这些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都证明了属性效应的普遍存在性,但同时先前的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这些研究都停留在属性效应现象的探讨上,而并未去探究属性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其心理加工机制。另外目前关于归纳推理的理论模型大都是基于空白属性归纳推理提出的,都不能有效解释属性效应,由此可见属性效应代表了一种与原来理论模型所提出的归纳推理的心理加工过程不一样的归纳推理机制,因此也有必要针对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建构专门的理论模型。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归纳推理属性效应中背景关系提取的原则,并计划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的心理加工过程的理论构想。关于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中背景关系的提取原则本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考察:第一,在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中当背景关系的易得性和相关性发生冲突时人们会优先按照哪种原则提取背景关系;第二,在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中当推理背景中同时存在与属性正相关和负相关背景关系时人们更倾向于优先提取哪类背景关系。在考察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中背景关系的提取原则之前,本研究首先通过两个预实验考察了类别背景关系和生态背景关系的可提取性以及提取中的优先性问题。其中在预实验一中采用三角归类范式探讨了中国大学生被试在归类中是否对类别关系或生态关系有一定的偏向性。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被试在归类中既能依据类别关系进行归类同时也能依据生态关系进行归类,但依据类别关系归类要比依据生态关系归类容易并且表现出显著的偏向性。在预实验二中采用了概念关系判断任务考察了中国大学被试在概念关系提取中类别关系的提取是否比生态关系的提取容易且在提取中具有优先性,同时还考察了概念关系提取中多种概念关系的提取是否比一种概念关系的提取困难,反应时是否更长。结果发现在概念关系判断中类别关系判断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生态关系判断的反应时,并且在概念关系提取中类别关系相对生态关系也具有优先性,可以显著影响生态关系的提取。同时预实验二还发现同时对类别和生态两种概念关系提取时的反应时远远长于任意一种关系的提取。通过这两个预实验我们证明了对中国大学生被试来说无论在归类还是概念关系提取中类别关系比生态关系都更具有优先性,并且更容易提取,即易得性更高;同时还发现了多种背景关系的提取需要的加工时间显著长于任意一种背景关系的提取,这为我们正式试验中通过操纵推理时间来限制背景关系的提取提供了依据。实验一中我们采用推理的三角范式以类别无关项目、生态无关项目和类别生态项目作为推理背景,以基因和疾病属性作为推理属性,创设了背景关系的易得性和相关性之间冲突的推理情境,然后通过操纵推理时间限制背景关系提取的方法考察了在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中当背景关系的易得性和相关性发生冲突时人们会优先按照哪种原则提取背景关系。结果发现在有时间压力情况下被试还是更倾向于优先提取与属性最相关的背景关系,而忽略更容易获得的背景关系,该结果表明在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中人们优先按照相关性原则提取背景关系。同时该研究还发现中国大学生被试对基因属性进行推理时表现出显著的类别关系偏向性,而对疾病属性推理时表现出明显的生态关系偏向性,这与国外同类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属性效应的跨文化普遍性。实验二中我们采用了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实验范式,以类别关系、生态关系和无关三类项目为推理背景,仍以基因和疾病做为推理属性,设置了推理背景中同时存在与属性正相关和负相关的背景关系的推理情境,通过考察实验材料快速或延迟呈现时对被试推理可能性和推理信心的影响探究了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中当推理背景中同时存在与属性正相关的背景关系和与属性负相关背景关系时人们更倾向于优先提取哪类背景关系的问题。结果发现实验材料快速和延迟呈现时对推理可能性无显著影响,但对推理信心有显著影响,快速呈现时被试的推理信心显著高于延迟呈现时。由此我们认为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中人们优先提取与属性正相关的背景关系,然后才提取与属性负相关或无关的背景关系。同时该实验也发现了与实验一一样属性效应。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活动中,当背景关系的易得性和相关性发生冲突时人们会优先按照哪种原则提取背景关系,相关性越大的背景关系越优先提取。2.在非空白属性归纳推理活动中,当推理背景中同时存在与属性正相关的背景关系和与属性负相关背景关系时人们更倾向于优先提取与属性正相关的背景关系,然后才提取与属性负相关的背景关系。3.归纳推理属性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而表现形式则存在一定的文化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