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其对学生道德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情感表达是最为关键的作用因素。目前,教育学术界对于“教师情感表达”的研究还相当匮乏,远不能满足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为此,本文以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量化与质化的方法,基于教育生活实践,对教师情感表达及其德育价值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本文首先对教师情感表达的意涵与特征进行了应然的探讨,然后从实然的视角,考察了教师情感表达的内容、载体与层级。从内容上看,“喜爱”、“关心”、“满意”与“期望”是教师正性情感表达的主要内容,而“担忧”、“失望”与“愤怒”则是教师负性情感表达的主要内容;从载体上看,教师主要通过声音、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有意或无意地向学生展现情感;从层级上看,教师的情感表达分为表层表达与深层表达两类,而深层表达又可以再细分为主动的深层表达与被动的深层表达。研究发现,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与任教年级等因素,会导致情感表达内容、载体与层级选择的差异性。
教师不同层级、内容的情感表达产生,有着各自的原因。其中,维护教师形象的调整与主动深度表达调节不顺,是教师采取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作为教育管理手段和避免真实负性情感的产生是教师采取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对学生的换位体验、自我性情、对职业身份的认同以及专业发展成熟,是教师采取正性情感深层表达的主要原因;而作为一种教育策略、超越忍限与强权意识则是教师采取负性情感深层表达的主要原因。
教师的情感表达作为一种刺激源,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多种反应,本文主要从学生的情感反应与行为倾向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教师正性情感的表层表达、负性情感的表层表达、正性情感的深层表达与负性情感的深层表达这四类表达式中,学生对于教师正性情感深层表达的情感愉悦程度和行为服从的倾向最显著,这说明教师正性情感深层表达最具积极的教育效应。教师负性情感的深层表达尽管能引起多数学生的服从,但是学生愉悦程度普遍很低,这说明此类情感表达的消极影响最大。研究同时发现,教师情感的表层表达,即我们平时所称的“虚假表达”,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教育效应。从学生的行为倾向看,当学生识别了教师情感的表层表达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行动;从学生的情感反应上看,即便是教师“喜爱”等正性情感的表层表达,也有一些学生并不反感。将教师正性表层表达与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相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的愉悦程度更高一些,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虚假的负性情感表达,实质上意味着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关心、爱护与不伤害。不过研究也表明,教师情感表层表达的消极效应,尤其是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消极效应是明显的。有70%以上的学生对于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感受是不愉快或者很不愉快,即便那些对教师虚假的“喜爱”、“关心”等产生愉悦体验的学生,他们也更希望教师对他们展现真实的正性情感。
考察教师情感表达的德育价值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从直接与间接两个维度对教师情感表达的德育价值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实证的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的情感表达引起了小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倾向三个方面的提升,由此可以证明,教师情感表达具有直接的德育价值。教师情感表达的间接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情感表达营造了有助于小学生道德生长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教师的情感表达在小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了道德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