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乡土小说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指那些描写风俗习性和社会情状,具有地域特征和浓郁乡土味的回忆性题材。中国传统的思乡恋土的乡土根性以及近现代社会小说、国民小说的兴起为现代乡土小说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从鲁迅开始,乡土小说走进了现代的历史视野。鲁迅的乡土小说关注农村的生存境况,关注国民性,着重于民族国家的责任的承担,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乡土小说家。废名、沈从文代表了乡土小说的另一种形式,风格清新、笔调轻灵,把着力点转上了对苦难民族的启示上,在历史的追想和对未来的虚构中,表达了重塑民族品性的愿望。具有内在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同样充满了庄严感和悲剧感,与鲁迅一起,进行着民族国民性的解构和再建。乡土作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以对民族国民性的审察和批判的方式继承和发展了近现代的启蒙传统,一方面真实再现了动荡的现代中国社会民族的生存困境,展现了在宗法制度、陋习旧俗、社会因素的多重压迫下农村的闭塞、落后和破败,而且对民族劣根性、国民沉睡的灵魂加以深入地刻画,对民众的愚昧和麻木的精神痼疾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又充满了对民族力的追想与渴望,力图给古老的民族重新贯注生命的动力、原始的活力。现代乡土小说更深入进行着乡土人文的思考,在现代历史的潮流中,深味文明与野性、商业社会与自然状态的冲突,在传统与现代、乡情与理性、历史判断与道德判断中体现出乡土作家对家园的依恋与批判的两难处境。乡土小说家重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对生命的被扼杀、被漠视充满了焦灼,贯注着浓厚生命意识。与此同时,人文主义者的使命感使他们呼唤着完整健全而自然的人性,批判在现代工业文明下人性的变异与个性的失落的现代悲剧。在对乡土人情的描绘中,现代乡土作家完成了从悲凉到对个人命运与民族前途的悲悯的心理历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潮流中思考苦难民族的出路、乡土中国的前途。一方面,他们把目光放在民众自身的觉醒和先进阶级、思想的引导上,另一方面,乡土作家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为乡土中国也为自己构筑了一个栖息之所,在形而上的层面完成了对一个民族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