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释学历史悠久。为了正确理解《圣经》,以及文艺复兴以来为了正确理解古代典籍,直到19世纪,施莱尔马赫把它发展成为一门理解的艺术,使之成为理解和解释的系统的理论。其后的狄尔泰比他更进一步,在他的普遍解释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为精神科学方法论奠定解释学基础,使解释学成为了精神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般方法论的基础科学。海德格尔的出现,这种解释学才发生本体论性质的转变。海德格尔认为,人即“此在”,只有人才能追问存在,此在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理解。在这个基础上,伽达默尔继承了他的思想,把理解问题与人的存在经验相统一,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认为,在解释学中,理解文本和解释文本属于人类的整个世界经验。他从人的基本存在出发,确立了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解释学的独特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迅速渗透并运用到哲学、历史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批评和艺术、宗教神学等领域。解释学的观点是包容一切的,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特有的理论支持,在教学中也具有普遍的意义。本文依据解释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高职外语教学的特点:高职外语教学是一种视域融合;高职外语教学是一种对话,高职外语教学是一种唤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外语教学的策略:重视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关注学生的前见;推动文本和学生深度参与,使教师与学生在文本中相遇并实现“视域融合”;建立大课堂教学观,从大课堂的角度来理解高职外语教学;开发校本课程模式,让教师与课程设计者之间理解与对话。本文基本上属于理论探索性文章。主要是对解释学的理论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呈现自己的理解,并对其视角下的高职外语教学进行理论的阐述和探讨。本文更多的是一种分析,而不是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本论文选题的缘起进行了说明,解释学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促使我以此为视角来分析高职外语教学,并对本选题的重要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关于解释学的论述。通过“古典解释学、现代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这条线索对解释学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做出自己的理解,突出了解释学的理论内涵,着重突出哲学解释学,为以此为视角分析问题奠定基础。第三部分讨论分析了理解作为一种存在的基本条件,提出了从前理解、解释学循环、时间距离、视域融合、语言几个方面的理解和思考,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的探讨。第四部分分析了解释学视角下的高职外语有效教学,通过分析前理解、解释学循环、时间距离、视域融合和语言在高职外语中的体现来进行探讨。第五部分通过解释学的视角对高职外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进一步提出其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