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8例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患者入院后病情转归情况将68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61.7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38.24%);68例患者平均年龄(60.22±15.92)较高;位于前三位的基础疾病分别是肾脏疾病(33.82%)、风湿性疾病(27.94%)、血液系统疾病(20.59%),所占总比例在80%以上。2.68例患者中有超过70%的患者合并有细菌、真菌其他病毒或其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部分患者甚至合并血流感染尿路感染。3.患者病情进展快,近70%的患者因入院时病重或病情进展需入住ICU,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比例较高(66.18%),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超过14天。4.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72小时内液体正平衡人数、影像学表现、基础疾病、免疫抑制药应用种类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5.死亡组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比例高于存活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死亡组应用激素病例中,应用激素时间(≥3个月)、短期内大剂量激素或激素冲击与存活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种类数、应用时间(≥3个月)及患者比例均高于存活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可能与收集病例样本数少有关。6.两组患者入院时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含量均较低,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两组患者除感染巨细胞病毒外,还合并感染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死亡组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感染球菌及存在血流感染感染的患者多于存活组,有显著差异(P<0.05)。8.死亡组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入院时WBC较存活组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LY、CD3+、CD4+绝对计数及百分比较低(P<0.05),CD8+占淋巴细胞百分比较高、CD4+/CD8+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9.死亡组患者中需要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比例较高(P<0.05)。结论:1.男性较女性感染CMV可能性大,且感染CMV的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感染CMV患者主要为患有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基础疾病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2.死亡组hsCRP、WBC计数(除外存在血液系统基础疾病者)、NEUT%较高,死亡组LY、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较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高、CD4+/CD8+较低。3.死亡组合并细菌等其他病原体、发展成重症肺炎、入住ICU、存在呼吸衰竭及最终需行无创/有创机械通气的比例均较存活组高。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氧合指数、血白蛋白水平是影响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