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是以两个高产品系丹参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5个种植密度(Ⅰ:35cm×48cm、Ⅱ:35cm×40cm、Ⅲ:35cm×32cm、Ⅳ:35cm×24cm、Ⅴ:35cm×16cm),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丹参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根中有效成分积累、与酚酸类合成相关的酶活性、植株中氮磷钾吸收分配的积累趋势,以确定其最佳群体结构,为丹参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系丹参产量的影响两个品系丹参(74和105)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和单株根干物质积累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两个品系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群体根干物质积累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先上升后降低,其中74以处理Ⅳ产量最高,105以处理Ⅲ产量最高。此外,随着种植密度增大,丹参平均根长、平均根直径、平均单株根数以及根幅度逐渐降低。2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系丹参主要成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两个品系丹参根中有效成分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不同。对于品系74,根中二氢丹参酮的含量是以处理Ⅲ含量最高,处理Ⅰ含量最低;丹参酮Ⅰ的含量均是以处理Ⅰ含量最高,处理Ⅲ次之,处理Ⅴ最低;隐丹参酮、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丹参酮Ⅱ A的含量则表现为Ⅲ>Ⅳ>Ⅱ>Ⅰ>Ⅴ。对于品系105,丹参酮Ⅰ、隐丹参酮、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二氢丹参酮、丹参酮Ⅱ A的含量则是以处理Ⅲ含量最高。种植密度对丹参植株中与酚酸类形成相关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两个品系丹参植株中的PPO、PAL活性均随之降低,但是在整个生育期中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表现不同。3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系丹参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随着生育期的进行,SOD、POD活性均先上升后降低,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MDA含量则先降低后上升,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两个品系丹参中衰老相关指标表现一致。4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系丹参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两个品系丹参单株的氮磷钾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均表现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到收获期,在处理Ⅱ、Ⅲ下分配到根中的氮、磷、钾的比例较高,有助于提高丹参的经济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