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皮肤缺损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ngwenqi65118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完整地覆盖于身体表面,起到维护内环境稳定和阻止微生物和化学物质损害的作用。皮肤的大面际缺损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人们一直在寻求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临床难题。许多因素,例如烧伤、创伤、顽固性皮肤溃疡以及肿瘤切除手术等常常造成大面积皮肤缺损,这些常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皮肤缺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自体、异体或异种皮移植,但自体皮来源有限,且存在造成供皮区新的创伤缺陷,异体皮、异种皮移植仍存在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且有传播疾病的危险,难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组织工程学是一新兴学科,它是利用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来构建所需要的组织工程器官。组织工程器官能解决临床上可供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组织工程皮肤是目前最成熟的组织工程产品,多种类型的组织工程皮肤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干细胞能够保持自我更新、分化发展成许多类型成熟细胞且能快速增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许多其他类型的细胞。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它具有良好的三维支架结构且组织相容性非常好。本研究应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来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用于皮肤缺损的治疗。期望为临床治疗皮肤缺损提供新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的影响:首先,我们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收集其上清液。然后,采用MTT法和羟脯胺酸比色法来检测不同浓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分泌。2.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首先,在体外培养扩增成纤维细胞。然后把扩增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按一定比例混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连续培养10天后,我们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去除组织工程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我们用扫描电镜和HE染色来观察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果发现成纤维细胞去除完全,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结构良好。3.骨髓间充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首先,我们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培养后,按照一定密度种植在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表面。在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2天,构建出组织工程皮肤。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中生长良好。4.体内观察复合皮肤对动物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首先我们在大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然后把所构建的复合皮肤、单纯组织工程化脱细胞真皮基质分别移植到创面上,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我们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组织结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体内组织工程皮肤没有明显的排斥反应,它可以改善皮肤愈合的质量。
其他文献
煤与瓦斯突出是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地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动力现象,它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突出最严重的国家。
通过全面分析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特征,系统梳理分析云南烟叶现化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现代化进程以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云南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从而加快云南省烟叶
现场总线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领域,由于现场总线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它一经产生便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热点。传统仪表往往独立使用,
凡获得过当地省级比赛前8名,市赛前6名成绩,并有意参与本栏目的棋友,请拨打垂询电话18946150233,共商合作事宜。
本篇以近几年工作为内容,总结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结论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孩子往往属于弱势群体,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到伤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强盛,儿童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世界各国都
目的:研究水源性高碘地区外环境饮用水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剂量;各元素在水中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了解水源性高碘地区微量元素的剂量与育龄妇女机体抗氧化相关酶类水平的关
零件库作为CAD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缩短设计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平台。网络化制造是目前先进的制造技术的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医疗电子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体健康监护仪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针对人体健康监护的发展趋势,本文
磷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不仅是植物细胞的结构成分,而且在细胞的代谢调控及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由于磷素在土壤中的相对不可移动性,土壤有效磷不足成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