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1059G/C基因多态性(CRP1059G/C, rs1800947)与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为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临床早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病例随机选取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岳阳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新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均为相互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群,共126例。患者入院后全部经头颅CT/MRI确诊,入院后完成一般资料的采集。并于次日空腹采外周静脉血5mL,存放于-80度冰箱。所有入选对象均完善颈动脉血管超声及CRP1059G/C基因多态性分析。2.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合MRA/CTA检查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再将两组根据PCR结果分别再分为G/G、G/C组,以区分基因型对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的不同影响。3.实验处理方法及统计处理: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技术,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CRP1059G/C基因多态性在两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之间的分布差异,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全部入院患者中,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占43.6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占56.35%。1059G/C基因型3种中共检测到2种(G/G、G/C),两组CRP1059G/C基因型中均以G/G基因型较多,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G/G基因型频率为80.0%、颈动脉粥样硬化组G/G基因型频率93.0%。两组两个等位基因G、C中,均以G等位基因最常见,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G等位基因型频率为90.0%、颈动脉粥样硬化组G等位基因型频率96.5%。经卡方分析,两组中等位基因G、C及基因型G/G、G/C的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血脂与基因型之间相关性分析,经分析与血浆CRP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3.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的分析:可能影响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总胆固醇、CRP1059G/C基因型、CRP水平、饮酒史和吸烟史等。对这些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最终得到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性别、高血压病史、总胆固醇以及CRP1059G/C基因型。分析可知,基因型为G/C的患者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比基因型为G/G的患者概率要低。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3.285倍,总胆固醇高的患者是总胆固醇正常患者患脑动脉粥样硬化的2.291倍。结论:1.CRP1059G/C基因型G/G可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2.CRP1059G/C基因多态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可能与血浆C-反应蛋白相关。3.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有:性别、高血压病史、总胆固醇及CRP1059G/C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