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P物质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大鼠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物质在ANP胰腺肠源性感染中的作用,并研究P物质受体拮抗剂Spantide对胰腺肠源性感染的治疗作用,为ANP胰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 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实验组包括ANP/生理盐水(NS)组(30只)、ANP/P物质组(30只)、ANP/Spantide组(30只)。对照组开腹后只翻动胰腺,实验组大鼠胰胆管恒速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成ANP大鼠模型。NS组、P物质组及Spantide组大鼠在制模成功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NS、0.0025% P物质及0.0025% Spantide 各0.5ml。除ANP各组分别取10只做死亡率观察外,其余大鼠分别于制模后8小时和16小时处死。取末段回肠和胰腺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行病理组织学评分;留8小时和16小时尿,用放免γ计数器测定尿液中99m锝-亚锡喷替酸(99m Tc-DTPA)的脉冲数,计算肠黏膜通透性;取下腔静脉血测定大鼠血浆中淀粉酶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解P物质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组织学定位;取胰腺、肠系膜淋巴结和回肠内容物做细菌培养;并对ANP各组作48小时死亡率的统计。结果 ⑴病理组织学检查:NS组和P物质组大鼠回肠黏膜和胰腺于8小时出现病理损害,16小时后病理损害加重,Spantide组与以上两组比较,肠黏膜和胰腺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P <0.05)。⑵肠黏膜通透性测定( 99m Tc-DTPA 排泄率):NS组和P物质组较对照组肠黏膜通透性显著增加(P <0.05),而P物质组与N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pantide组较NS组和P物质组显著降低(P <0.05)。⑶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对照组大鼠的肠壁组织中P物质表达主要位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腺细胞、神经和神经节,而ANP组大鼠P物质的表达除以上部位外,还可见于肠黏膜间质中的炎症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壁(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以及部分成纤维细胞。⑷细菌培养结果:NS组和P物质组的肠系膜淋巴结、胰腺16小时细菌培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Spantide组较NS组和P物质组16小时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 <0.05)。⑸死亡率和生存时<WP=5>间观察:ANP/ Spantide组48小时死亡率较NS组和P物质组明显降低(P <0.05),生存时间也显著延长(P <0.05)。 结论 ANP大鼠肠黏膜损害加重,肠壁通透性增加,受损肠壁上P物质表达升高,应用P物质拮抗剂可有效减轻大鼠肠黏膜损害,减少细菌移位,从而减轻ANP胰腺肠源性感染,降低实验动物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