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从供求两方面分析保障标准:一方面,如果保障标准过低,则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如果保障标准过高,则会对公共财政造成负担。可见,科学合理的保障标准才能兼顾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杭政[2006]13号)规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上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40%”。计算发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致是维持在上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40%左右。这一方面表明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但另一方面也让人质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科学性,仅用一个固定比例作为制定和调整保障标准的参考是否过于轻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该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角度确定,而盯住最低工资标准来进行调整,就会弱化对实施政策根本目的的关注。本文采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对杭州市2010-2012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理论测算。从保障水平和保障力度的角度,测算出生存保障标准、基本保障标准和发展保障标准。将理论三大保障标准与实际保障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杭州市现行的保障标准偏低,仅仅能满足低保家庭基本生存需要。与城镇居民年人均食品支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进一步论证现行保障标准过低,不能满足低保家庭维持生存之外的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测算理论保障标准的方法以及设定的不同水平的保障标准,可以为杭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保障标准应该逐步由生存保障标准向基本保障标准,进而向发展保障标准迈进,从而从根本上帮助低保家庭摆脱贫困,共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对国内外关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介绍了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关的概念。包括贫困、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与其相关理论。第三部分,首先,分析阐述了杭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包括保障人数、保障对象构成、家计调查、配套援助措施等。其次,对杭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标准在制定和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的现行政策进行整理,总结出杭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的主要依据,即:最低工资、物价水平、不同部门间协商确定、财政承受能力。第四部分,建立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测算理论三大保障标准(生存保障标准、基本保障标准、发展保障标准),并与实际保障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第五部分,从财政供给角度分析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是否有充足的财力支持。分析得出理论上有充足的财力可用于支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高效运转,但实际上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也少。第六部分,对杭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动态、可调适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运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