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伴随经济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境地。此外,我国制造业升级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部分制造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相应地,交通基础设施也产生了诸如配置不合理、衔接不畅等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主要选取了2000-2016年全国30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升级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关数据,从规模,结构,效率和能环四个维度构建制造业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测量并分析我国的制造业升级状况。用权重法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的综合指数,分析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最后,用面板数据回归,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制造业和交通基础设施从2000年以来都在不断发展提升,但两者都呈现明显的地区差距,东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升级状况较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铁路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公路,等级越高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升级促进作用越大,同时低等级交通基础设施可能会抑制制造业升级。此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地区的差异性,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影响,并且在不同地区内,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升级影响有所不同。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如下:第一,合理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第二,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体系,全面优化交通网络;第三,全面考虑多方要素,共同促进制造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