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人灵长类作为动物界中进化最为高等的类群,与人类在进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栖息地的严重退化、丧失等,大多数非人灵长类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如何对灵长类开展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猕猴(Macaca mulatta)是除人类之外分布最广泛的灵长类,广泛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太行山猕猴(M.m.tcheliensis)目前仅分布于我国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地区(N34°54′~35°16′,E112°02′~112°52′),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野生猕猴种群。为了解其社会联属、行为发育,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属的天坛山管护区,以一个野生太行山猕猴群(王屋1群,WW-1)为对象,研究了太行山猕猴的社会联属、个体行为发育和社会玩耍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太行山猕猴的团抱行为:WW-1群个体间的团抱组合可归为5个团组,团抱行为主要(84.21%)发生在同一单元内部的雌性个体之间;个体的年龄和性别显著地影响团抱行为的发生频次,团抱行为的性二型现象起始于亚成年期;在单元内个体间的联属关系中,母-子个体间的团抱行为显著多于其它关系类型。太行山猕猴基于团抱行为的社会联属关系呈以母系单元为基本单元的网状结构,单元内的联属关系以母-子类型为主。
2)太行山猕猴的行为发育:休息行为多发生在1岁龄,且雌雄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休息行为差异显著;移动行为多发生在2岁龄,且雄性个体在2岁龄后的运动时间显著多于雌性个体;个体觅食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5岁龄后觅食时间不再增长,且雌、雄个体间差异不显著;雌性个体的社会理毛时间显著多于雄性个体,且4岁、5岁龄的雌性个体社会理毛时间显著多于其它年龄段的个体,但雄性之间差异不显著;雄性个体的玩耍时间显著多于雌性个体,且2岁、3岁龄的雄性个体玩耍时间显著多于其它年龄段,但雌性个体的玩耍时间在2岁龄以后逐渐减少,5岁龄时玩耍行为极少。猕猴个体的年龄和性别显著地影响个体不同行为的时间分配,行为发育的性二型在青少年期的影响极为显著。
3)太行山猕猴的社会玩耍行为:个体年龄和性别显著地影响猕猴个体的社会玩耍行为发生频次,社会玩耍行为的性二型起始于青少年期;社会玩耍伙伴的年龄、性别、亲缘关系对个体选择玩耍伙伴具有显著影响;青少年个体被选择为玩耍伙伴的机会显著多于婴幼和成年个体;婴、幼个体选择玩耍伙伴的性别间差异不显著,雌性个体喜欢与婴幼个体玩耍,而雄性个体更喜欢与较大年龄的青少年雄性个体一起玩耍;猕猴个体更喜欢与亲缘关系近的个体玩耍,亲缘关系因素对猕猴个体选择玩耍伙伴具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