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烤烟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也是烟区农民收入、地方财政和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同时,烤烟产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烟区农村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烤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组织的不断涌现,加之烟粮争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导致烤烟长期连作等不合理种植模式普遍存在,降低了烤烟的产量、质量和烟地的生产力,对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危害。因此,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烟地生产力的影响,在各烟区因地制宜地推行合理的烤烟种植模式显得尤为紧迫。本试验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县烟草中心科技园,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模式,调查烤烟各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分析初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比较烟叶的产量、质量、产值及其前、间作作物的产值,得到不同种植模式对烟地经济效益的影响;结合对各时期土壤农化性质及酶活性的研究,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烤烟生产力的影响。主要结果表明:前作作物不同的处理,烤烟农艺性状、产量、质量、产值及烟叶化学指标都存在差异。前作小麦的各处理,烤烟各生育期的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前作油菜的各处理;收获后,其烟叶产量、质量、产值及化学指标也显著优于前作油菜的各处理。而相同前作作物的各处理间,上述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前作作物不同的处理,植烟土壤有效养分及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从烤烟成熟期到收获后,前作油菜各处理的植烟土壤有效养分显著累积,而前作小麦各处理的累积不显著;前作油菜各处理植烟土壤的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弱于前作小麦各处理土壤,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强于前作小麦各处理。各处理间作土壤的有机质、氮素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种植红薯的土壤上,有机质含量较高,而种植黄豆的土壤上,全氮、有效氮含量较高;前作小麦的各处理,间作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强于前作油菜的各处理,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弱于前作油菜各处理。作物收获后,各处理土壤的农化指标及酶活性指标反映出,间作土壤较植烟土壤更利于来年烤烟的生长。各处理的间作土壤有机质、全氮、普遍高于植烟土,种植黄豆的土壤全氮含量与植烟土壤有显著差异;间作土壤的脲酶活性强于植烟土壤,其他酶活性水平相当。处理小麦→烤烟-红薯的间作土壤各时期养分变化幅度较小,比例协调,酶活性较强,有利于来年烤烟的生长。处理油菜→烤烟-红薯、小麦→烤烟-红薯、小麦→烤烟的经济效益较好,均超过了30000元/hm~2。虽然处理油菜→烤烟-红薯的产值最高,但其烤烟的产质量及产值显著低于前作小麦各处理,不符合以烤烟生产为中心的目标,而处理小麦→烤烟没有设置间作作物,今年种烟土壤来年还将种烟,没有作物的轮间作交替,烟地土壤得不到修养保护,可以预见其烤烟产质量会随着耕种年限的增长而下降。因此,综合考虑各种植模式对烤烟产质量、土壤农化性质、酶活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处理小麦→烤烟-红薯是为较为理想的种植模式。